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3年,一直困惑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基于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同行地访谈,综述学生作文问题情况如下:
(一)假。一为材料的不实,编造、抄袭。二为情感的不实,虚情假意,临时捏造。已不实之文之情,如何能让阅卷者有情感的共鸣?
比如,为了写好人好事,就写拾金不昧,给老爷爷奶奶让座,为了表达痛苦,捏造生活的真实,甚至是虚假的写爷爷奶奶等亲人去世。
(二)空。很多学生遇见写作文就头疼。老师说:“这节课写作文。”学生就唉声叹气,面对作文纸,有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作文交白卷。
有的学生怕字数不够,于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拼凑字数,他心中的目标是满800字,而不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导致行文很空洞。
有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教予的拿到考场作文基本分——观点明确不跑题,就反复点观点,在行文上少了论据论证,使整篇文章空空,少思考、思维。
(三)乱。学生作文中的乱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作文看完了,不知道学生想表达什么观点或不了解到底要写什么?曾与学生面批作文,问:“你这篇文章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学生很难简洁直接的回答出来,或说:“我也不知道要写什么,我自己也觉得很乱。”2.行文中观点前后不一致。如有学生写“学贵有恒”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学贵勤奋”。3.行文材料与观点不相关。
教育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改变。
培养思维的最好的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落实课程的一个最主要的常数。此外,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首先要把课堂教学搞好。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到学的转变。
如何在写作环节中应用批判性思维呢?
(一)有效筛选信息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息的理解、识别、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可见,构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要素有多个。而写作一般要经过审题、立意、构思、起草和修改的步骤,学生面对题目所给材料,第一步就是审题,明确要求。用批判性思维审读,可助学生在材料中筛选相关有用信息,省时又高效。拿2020年潍坊二模来说,材料所给的是三则材料,学生面对这个材料,要完成这道六十分的作文题,并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过程。写作不是无迹可寻,其实是有法可依的。当我们拿到这道题时,首要做的事是审题,明确写作要求,这是最基本的。材料中,题目要求虽不多,但运用批判性思维筛选信息十分重要。通过审题,可筛选出以下关键信息,即结合材料内容、选角度、确立意、明文体和自拟标题。
三则材料是什么内容?包括哪几方面内容?文体包括什么?从何角度出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多问为什么,并通过思考,筛选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筛选的有效信息,理顺内容。
(二)确立适宜观点
运用批判性思维筛选材料信息,确定符合材料的观点,即是杨武金主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分析、综合和比较能力。依旧以2020年潍坊二模来说,第一则主要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第二则主要通过诺奖得主对于“孔子的智慧”的重视和国外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展现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第三则是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现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认同率偏低。综合来看,前两则材料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和国际的巨大影响和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产生的巨大作用;第三则主要突显我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感堪忧的现状。这三则材料是考生写作的出发点,是考生审题立意的核心,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应运用批判性思维区分材料中的事实,以及对事实做出合理解释,找出传统文化是什么的内涵。材料可从哪个角度理解?从材料中可挖掘哪些意图?把思维发散开来,就不难找到切入口,确定立意。
(三)选择有力论据
杨金武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门逻辑学科,推理和论证能力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好是坏可以从他的作文中看出,尤其是议论文。学生从材料中分析、确立观点后,要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具有信服力,必须选用有力的材料。继续以2020年潍坊二模作文题来说,当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明确材料内容实是关于传统文化问题,并选其中一个角度,例如:考生应该坚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批判性思考第三则材料中青少年的不认同行为。为了说明观点,学生需要发挥联想思维,搜集头脑中的素材,同时,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素材是否真实、是否充分有力。只有充分的论据才能说明、论证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缺乏文化认同的消极性,令人信服。在此过程中,可用反证法验证论据能否作为结论的前提,检查、反思论据能否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结论,验证自己陈述的观点。
(四)合理论证
在写作之前,我们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确定观点(论点),然后思索选择有力论据,最后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有推理意识,也就是说,用批判性思维选取有力论据后,为向别人说明从论据中可以推断出自己的观点,需要对自己的论据做出论证。从中学接触议论文开始,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是学生熟悉且常用的,无论选哪一种论证方式,选哪一种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等),都得体现论证的合理性,切忌东说一句西凑一句,显得杂乱无章,没有说服力。例如,在论证弘扬传统文化能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而缺乏文化认同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这个观点时,如果学生只是把事实材料叠放在文章中,并美之名曰举例论证,其实是不妥的。既是论证,就要明白论证的含义,而不是你把一个事实告诉别人就可以,重点是告诉别人这个例子是如何体现观点的。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说理,这不能不说是个进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目标达成来理性思考,在分析中解决问题。从思维方式入手改进写作教学,比较可行,操作空间也比较大。这样的考察,不仅在乎结论,在乎观点,更在乎得出结论的依据和过程,在乎思路展开的线路和逻辑。在阐释与分析的过程中,立场得以呈现,知识得以运用,掉书袋和“假大空”的作文或许能因此而减少。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思维习惯,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语文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的多少和观点的对错反而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