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作品不但具有美学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哲学价值,而这些对于青年人而言有着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摇篮,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具有较好的审美和艺术鉴赏的能力,进而培养其成为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寻找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就当下高职院校教育实际而言,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偏重技能方面,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尚有提升空间。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并非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结合环境进行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虽然中小学课程有关于美育的课程,但仅仅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仍然需要加强关于审美的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当中,一旦对学生审美教育有所疏忽,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退化,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是当务之急。
一、艺术鉴赏概述
(一)艺术鉴赏的含义
艺术鉴赏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受众感受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对其进行解读和评价的全过程。艺术鉴赏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有所不同,是围绕特定艺术作品而进行的一种较为特殊和复杂的精神活动,因此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称艺术鉴赏是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被称为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着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拥有十分复杂的审美心理,感知、注意、联想、情感和想象以及理解等等这些心理要素集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了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过程,也就是艺术鉴赏过程。
(二)艺术鉴赏的作用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艺术生产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和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艺术鉴赏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鉴赏赋予艺术作品把生命力,通过鉴赏艺术作品能够焕发出本身的美学价值与哲学价值甚至是社会价值,最终发挥其社会作用。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全面的表达,而是具有恰到好处的“留白”,留出一定空间供鉴赏者进行想象和补充。与艺术作品一样,艺术鉴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特征,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想象的过程中,鉴赏者必须是一个有着丰富生活体验和广泛兴趣爱好,且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研究的人。所以艺术作品鉴赏的审美、教育以及认知方面的价值不能单纯通过艺术作品作品来进行展现,需由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鉴赏越来越认可和重视,尤其是在对青少年审美培养上,艺术鉴赏发挥了非常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将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作为当下育人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创造力
如上所述,艺术鉴赏与一般的欣赏不同,是围绕着艺术作品展开的一系列感受和评论行为,这类活动和行为具有统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与艺术作品、艺术创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所以从学生角度出发,艺术鉴赏能力与自身创造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从实际来讲,艺术鉴赏具有综合性,并非是某一个领域的欣赏和感知,艺术鉴赏包括音乐、美术、雕刻等一系列与艺术相关的活动或行为,在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和欣赏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过来说,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对各类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需要设置科学而合理的教学体系,不但要做到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同时还需要注意将艺术鉴赏相关课程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积累对于生命的体验和阅历,这样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和品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从这一层面上来讲高职院校需要做好学生艺术鉴赏相关的教育,让学生在音乐、美术以及影视、雕塑等各种艺术作品当中感受强大的精神世界,同时还需要加大艺术交流活动的频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受及活跃的思维,激发其创造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当下,学校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已经逐渐从分数转向学生综合能力上,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这些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开设艺术鉴赏相关课程,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在高职院校当中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的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感受艺术、享受艺术,从而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各类艺术作品凝结的是创作者智慧和思想的结晶,徜徉在影视、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与艺术活动当中不但能够使学生内心更加丰盈,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产生正向影响,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气质。况且在艺术鉴赏的学习当中,学生通过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活动,能够有效的释放在专业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压力与来自于社会、就业方面的压力,艺术鉴赏活动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其抵抗各种精神方面的压力和问题,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另外就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而言,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鉴赏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帮助其调试内心获得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三)帮助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与一般高校不同,人才培养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需求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就离不开各类艺术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未来学生走向职业舞台。
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才,当下已经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是心理、思想、文化、身体、专业等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艺术鉴赏课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历程,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从而欣赏和感受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具备很好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会思考、懂感受的行为模式,从而健全学生人格。另外,参加各类艺术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未来步入职业舞台做好扎实基础。
三、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课程内容单一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为学生带来的益处,因此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期望通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就当下实际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有艺术鉴赏相关课程的,但课程内容却十分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一般为学生设置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等几门关于艺术鉴赏的课程,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只能选择某一种或者某两种进行学习,很难做到全部修习。
但从实际来说,音乐、美术、舞蹈、影视、戏剧等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存在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而且由于各种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蕴含的文化不同,因此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学习艺术鉴赏就犹如吃饭,不能偏食、挑食,更不能相互之间简单粗暴的替代。况且对于学生而言,过于单一的课程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对该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十分不利于审美再创造活动。另外,在艺术鉴赏类教学当中课程内容安排一般是简单的艺术作品介绍,内容和形式十分单一呆板,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不利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形成。
(二)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院校主要是向市场输送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教育教学安排更加偏重专业技能教学,艺术鉴赏类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相比较为落后,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艺术鉴赏课程当中,填鸭式教学模式指的是由教师播放艺术作品,对于艺术作品的背景、历史、创作理念等相关的知识单纯的进行口述,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未有效参与到其中,仅仅是被动的接收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美术作品,都成了被摆在“神坛”的艺术品,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学生很难真正走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品鉴。
除此而外,在高职院校艺术鉴赏相关课程教学当中,还存在课堂气氛过于沉重的问题,学生不能有效发表观点和意见,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程当中的自主性和参与积极性。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落后,导致学生更倾向于自行搜索观看娱乐节目,很难做到真正沉浸在艺术作品当中进行感受和欣赏。
(三)活动脱离生活
艺术鉴赏是审美再创造活动,因此单纯的理论分析是很难满足教学需求的,真正到位的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是将艺术的欣赏、评判、创造等活动加以组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主体审美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使学生产生艺术创作的需求。当下高职院校的艺术鉴赏课程一般都是艺术作品的简单欣赏和播放,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很难开展有效的交流、发表具有个性的意见和观点,因此课程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况且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入学之前接受艺术教育,接触的艺术形式相对较少,因此在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堂上要求学生自行品鉴艺术作品,很难激发学生好奇心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艺术鉴赏不得其法,很容易将课程内容与听歌、看剧等行为混淆,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感受。另外由于学生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尤其是艺术体验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之下,他们很难对深奥的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因此也没办法产生创作的欲望,更遑论培养艺术品鉴能力。
四、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丰富艺术鉴赏的课程内容
艺术作品与物质产品不同,虽然门类很多,但是各艺术门类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也就是具有一定的美学规律,通过作品来反应实际生活,在作品的塑造过程当中带有作者的审美,并向欣赏者传达情感。但是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性。举例来说,音乐是属于听觉方面的艺术,其中旋律、节奏等通过听觉给欣赏者带来美好的感受,从审美上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协调性和时间上的统一性。在情感表达上来说,音乐主要介质是乐器和嗓音,绘画则是纸笔、颜料等等,通过线条和色彩刺激欣赏者视觉,为欣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其审美是可视且直观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全方位提升其审美能力。因此必须丰富高职院校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内容,开设不同艺术门类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艺术魅力有更深刻的体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可以融合各种艺术形式,针对制定好的主体进行艺术门类之间的横向对比,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
科技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下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样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职院校艺术鉴赏教师应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沉浸在艺术的欣赏活动当中。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举例来说,在欣赏音乐作品《梁祝》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展现相关的影视资料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作品每一个部分传达出来的不同情感。这种方式能够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其次,教师还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针对各种艺术门类作品展示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来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编辑成相应的多媒体文件进行播放,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了解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内在与外在的双重美感,从而提升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不同的小组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师准备的艺术作品当中进行选择,从而合作完成作品的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能相互启发,活跃课堂氛围,在相互的讨论之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创新艺术鉴赏的活动形式
艺术鉴赏的能力并非先天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以及长期积累审美经验才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因此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就必须要拓宽眼光,走入各种各样的情境与生活当中获得丰富的生活阅历,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从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在创新艺术鉴赏的形式方面有几点策略:首先,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参与道各类社团当中,引导学生在艺术社团当中实现自我的价值,积累审美经验,领略各类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含义,达到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其次,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加深其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第三,对于具备一定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生而言,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艺术创作的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创造美、感受美,从而获得更为深层次的对于美的体验,提高字节集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下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对于各种层次的人才都有着非常大的需求,高职院校是为国家与企业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不但肩负着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同时也有提高学生审美的任务,高职院校将艺术欣赏融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切实履行提高学生审美的职责,才能够真正的通过艺术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审美人格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思樾.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模式[J].戏剧之家,2020(09):160+162.
[2]刘建峰,王桂玉.乡民艺术鉴赏的多向度解构与重构——基于运河乡民艺术的哲学审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2):95-101.
[3]李阳春.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5):29-30.
[4]余洋.艺术鉴赏类MOOC建设与教学实践——以广告艺术鉴赏课程为例[J].装饰,2020(02):138-139.
[5]杨舒.谈如何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J].科技风,2020(01):214.
[6]张亚斌,韩瑞婷.互联网时代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的文化变革[J].传媒,2017(11):69-72.
[7]赵晓.艺术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四川戏剧,2014(02):156-158.
[8]田丛丛,韩晓伟,李心全,陈朋,于芳.大学文化内涵建设背景下创新艺术实践的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66-67.
[9]王鹏翔,凤卓.价值引领:影视艺术鉴赏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以日本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3):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