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和道德成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多媒体教育信息化改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固定格式,改变了单调的课堂节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其应有的魅力和作用,与时俱进,响应习近平主席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德育法治
一、研究背景
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的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此次小学、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所以,小学阶段的法治启蒙教育绝不是知识、教条的灌输教育。因此课程名称不用带刀字旁的制,而是用带水字旁的治。道德与法治教材更改的意义可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标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在校学生达2300余人,学生思维活跃,规则意识淡薄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我校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目标,注重培养儿童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新时期新时代的思政课应该怎么上,新时代思政教师应该怎么做,习总书记给我们了一个既系统又具体,而且全方位的解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道理融入生活,情感产生共鸣、精神产生共振,思政课能够让孩子们听得懂、够得着、用得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取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多媒体教育信息化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教材情景通过信息化手段再现,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1、调查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形成有效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技巧及策略。
2、通过多媒体信息化的应用,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和时效性,学生道德品质发生了变化,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法治意识逐步增强。
3、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问卷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希望老师提问自己的仅占36.4%,不喜欢被提问,希望老师不要提问自己的占 63.6%。针对这一现象,我为此做了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还比较陌生,对于课堂的提问或知识储备不足,或对问题并不理解还有的个别同学存在自信心不足等原因,因此我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备课及上课中多关注多引导,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也注重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会及时渗透法治意识。
(二)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时机和时间,做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在学习《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提问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对大自然的破坏?有的同学说乱扔垃圾、践踏花草,乱喂小动物等。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同学们身边常见的破坏花草,乱喂动物等图片,[1]充分从内心深处让学生产生意识。借此机会,我告诉孩子们《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表扬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从小事情做起,要爱护自己的家园。学生基于渴望关注和赞美的心理特征,因此规范自我的行为,达到强化良好行为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注意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针对性。立足文本,推敲品味,了解教材的思想内涵及法治延伸,在《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中,我和学生们先从多媒体视频的垃圾分类展开的,[2]孩子们在意境想象中讨论交流,启发诱导中,孩子们懂得了理解、 关怀、 给予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由此我的小结:“想要找到自己的环保小搭档,首先要从爱护环境做起,从垃圾分类开始,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就是保家卫国,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水到渠成的让学生理解法治观念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小规则存在大道理,小习惯渗透真法治。“法治”就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诗意地渗透,达到了知和情的最高境界。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作用,辨析正误,落实知识。在《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中,对于五星红旗的认识,学生们还停留在比较表浅的层面,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设计了一下一系列的环节,通过学生讲心中英雄的故事,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中找五星红旗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强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产生认同感[3],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具体、针对性地对应说明,借此我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让学生了解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以自觉的行动去爱护国旗,维护祖国的尊严,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达到掌握理论和实际联系相统一、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
(五)兴趣激活,学意盎然,多媒体教学渐入佳境。教学《还是排队好》一课的时候,体验对于课堂来说比说教更具备说服力,因此我设计了《123木头人》的游戏环节,第一次做游戏时孩子们只顾着快速上教室前面来取卡片,拥挤在一起,经过第一次我向孩子们明确了,下一次游戏开始时要自觉排队右侧通行,再次的体会,孩子们非常快速顺利的领取了属于自己的卡片,通过两次不同的体验,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接着我再接再厉,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功能,向孩子们展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并且通过视频链接到新闻频道,让孩子们看到因为不遵守排队规则造成的踩踏事件严重后果,课后我提倡孩子们告诉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无论是在校或者是在家,都应自觉排队遵守规则,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遵循这一思路,道德与法治课堂多媒体的应用要把握住时机,教学相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材施问,巧妙增趣;导之以行,讲析正误,活化教材;养德明理,落在行上,并且持之以恒。
五、研究成果
(一)通过一年的以小学思政课堂为载体培育合格小公民的实践研究
,形成了独到的策略和方法。
(二)通过对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调查研究,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有所增强,道德意识能够从“他律”到“自律”。 从无批判地按照成人要求来判断行为,逐渐发展到能独立地作道德判断。道德品质也能够从他人到自己。能够运用道德规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法制意识也从片面到全面。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的多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回答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课堂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六、研究反思
以小学思政课堂为载体培育合格小公民的实践研究,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的融合改变了以往简单告知的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交流与对话的空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能发现问题 ,拥有开拓精神 。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也是教学的艺术,科学地、有效地对待课堂中教学重难点的设置。让学生的问题得以呈现,思维得以展开,情感得以表达,从而逐步走向道德成长。虽然研究有了些眉目,但是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激励学生,让他们热爱道德与法治,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
[1]李雯.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导学的策略[J].教育,2006(02):46
[2]邓毅. 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谈 [Z].《知识-力量》2 .2018-9-18.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情境化应用 [Z]. 教育界杂志社.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