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软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谈彩萍
[导读] 班级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单位,它具有共性和个性。

         班级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单位,它具有共性和个性。班级文化是班级个性的体现,是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沉积下来的一种被广泛认同和遵循的具有班级特质的价值趋向,一般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与之相对应班级建设便是“环境建设”“常规管理”“活动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班级“软文化”建设。
一、环境文化夯情感基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精神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一个班级不能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也不能仅仅是一个无情感的代号,它应是一个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和孩子们一起为班级取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名字,引导孩子设计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等,这样就激起孩子们的自豪感、荣誉感、积极心、正能量,为制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打下情感基础。
         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注重布置教室、美化教室,可以打造“读书吧”“生物角”等,营造了一个整洁美观的环境。此外,“后黑板”文化和“墙文化”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可以善用后黑板,从学生健康出发,经常出示一些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这样,就使教室成为一个温馨的教育场所。“墙文化”,我们可以着力打造班级“两面墙”,如设置一些类似“展我风采”“男生女生向前冲”的栏目,孩子们既能展示自己个人的风采,又能在展示的同时促进班级的良性竞争,真正实现“让墙壁说话”。“两面墙”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思维空间、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成为了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主体。
二、制度文化促常规管理
         杜威曾经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古人亦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文化,是班级常规管理中卓有成效的措施之一。

因此,我认为一个班级就算没有明定的班规,那也一定要有隐形的道德约束或者舆论压力。魏书生老师提出,让班级每个同学都有岗位,既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教育理念,又激发了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与责任心。因此,岗位设置是我们在中高年级常用的方法之一。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在班级中的固定岗位,负责班级的各项具体任务。这样在班级中,每位学生都会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也体现了育人价值。
         班级日常常规包括班级公约、一日常规等等。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具有权威性。因此,每接到一个班,我们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与孩子们依据班情,一起讨论班级存在的问题,与孩子们一起制定能促进孩子成长的班规,同时,既然是规则,除了享受应得的权力外,就要接受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班规就是摆设,是一纸空文。只要不是违法的惩戒,只要学生认可,我认为惩戒是可行的,而且还是必要和有效的。
三、活动文化展学生风采
         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的班级活动常常根据学校德育活动以此为依托而开展。我们可以在学期初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主题活动计划,基于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开展个性化、序列性主题活动。例如,针对班级内一部分孩子思想散漫、学历懒散、劳动拖沓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开展了类似“我们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的“五勤”系列主题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而且每次活动的组织策划可以由孩子们自主申报产生。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启动篇”到“寻榜样”到“实施计划”最后到“阶段评比”。再如,六年级下学期,结合学校开展的“我是常州小主人”主题课程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我们班的系列主题活动——“亲近常州 融入常州”,孩子们自行分组,制定各组活动计划,自行利用节假日活动,精心设计精心汇报。在活动中,班级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出谋划策,从主持稿的撰写、活动的议程、ppt的准备等,无不由同学们自主完成,班主任充当幕后高参的角色。班级小干部群体、零时性非正式群体在这些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学们还学会了进行反思,自主策划活动能力正日益加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热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