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项欣
[导读] 高一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生活时,难免在数学学习上因数学教学模式的不同

         摘要:高一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生活时,难免在数学学习上因数学教学模式的不同,对数学一时难以适应,成绩直线下滑,因此,教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够有效实现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是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数学方法视域;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学生刚入高中,不免带着在初中学习时自认为是成功的做法和习惯来学习,对高中学习的特点缺乏了解,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很多高中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为了做好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渡改进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适应新的学习。
一   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较于初中来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难度提升十分明显,如果按照初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并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成绩的提升丝毫没有帮助,而教学工作者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实现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和高中阶段的其他科目学习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在逻辑性方面,初中数学知识是分散的各个知识点,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高中数学对学生的理解和逻辑培育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逻辑设计和计算推理能力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分散的学习各个知识点,而是在把握知识的同时构建完整的逻辑体系和数学知识方法构建,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初高中教学逻辑设计的不同,才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  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情况分析
         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初高中教材侧重点的不同。初中阶段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比较单一、直观的,所涉及的公式及运算过程都可以在书上明确找到,只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刻记忆便能很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来说,知识点不仅复杂而且较为抽象,常常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思考,才能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对于初中阶段接受简单直观知识点的学生来说,可能因感到不适应而压力倍增。其二是初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上的差异。对于初中数学,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训练就能将相关知识点基本掌握,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可能是行不通的,高中数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及数学思维,需要学生去主动探索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将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重视起来,以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动摇学习自信心。
三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理清初高中数学的断层问题,实现教学思路设计
         初高中数学的断层问题十分明显,这也是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做好衔接工作之初,我们应充分对初高中数学断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初高中数学在哪里出现了断层?断层应该如何调整方案才能实现有效衔接等问题,例如,广大教学工作者均认为函数的相关知识在初高中阶段教学跨度较大,断层教育明显。在初中仅重视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了解和基础应用,函数之间没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而在高中阶段对其要求较高。教学编排也因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基本初等函数,对基本初等函数的相关设置较为深层化。但实际学生并没有达到此了解程度,出现了断层现象,因此,教学工作者应充分分析初高中函数知识点存在的断层现象,了解断层的知识在何处,并在断层处设置相关连接手段实现有效衔接,或通过零基础起步等重新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到函数的相关知识,达到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的目的。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针对于初高中衔接的问题,很多高校都会采取在开学之前一到二周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或者是在暑假阶段给学生们布置衔接作业。那么,这种课后教学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思维的开始起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在初中数学中,教师要适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自发性地去探索高中数学中的有趣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尽早地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数学学习模式,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教师在课堂之中可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发掘文本之中的知识点。
         (三)注意教学节奏,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如果在入学阶段不做好相关的学习衔接,那么就会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铺垫,这将对学习产生很大阻碍。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有别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强度也更上了一层台阶,学生在迈入高中阶段之初很可能尚未适应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如果此时教师盲目加大教学难度,提高教学速度,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吸收并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高中开始阶段注意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过渡与难度缓冲的时间,通过对初高中知识点的对比联系等将学生引入门径,不宜过于心急,要通过较为适中的教学进度使学生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学生一旦能够将初高中知识前后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获取新知识,就能够树立对高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高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且难于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详细剖析和解释,将复杂难懂的知识拆分成几个知识点,尽可能联系学生所掌握的知
         (四)深挖初高中教材关联,探寻指导意义
         整个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贯穿着两条线路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可以说是更为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把握起来相对困难。教师要能够深入分析教材,充分体会教材之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指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实际作用以及存在意义,只有学生理解了方法的意义,才能够做到据教材而变,才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更换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对于高中较难的习题做出细化分解。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深挖教材,探寻到教材的指导意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实现初高中的过度。
         (五)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分层教学手段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或教学知识点的知识分层,将学生或知识点分置不同阶段,这样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最恰当的知识点,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开展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水平能力的提升。例如,根据现有的学生基础,在讲解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点开始讲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使基础较差的同学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认真巩固、实现灵活的应用,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继续聆听教师下一步的难度提升知识点与习题,达到良好的数学衔接效果。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这部分的教学工作,通过回顾初中知识、联系高中知识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宏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学通讯,2018(15):3-4+12.
[2]候英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赵雨婷.高一数学教学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19-120.
[4]邱火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37.
[5]华峰.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