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作业经常会出现不少失误,如何帮助学生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责任。本文从心理角度、双基缺陷、不良习惯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小学生作业失误的原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避免类似失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失误;心理角度;双基缺陷;不良习惯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是生产建设、经济管理、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它被喻为科学的皇后,具有逻辑性强、高度严密性、精确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数学无论是计算还是推理,都不允许出丝毫的差错。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专注于计算和思考的定力,专注的持久性决定了学习数学的有效性。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如下失误:计算错误、漏题、数字抄错、忘写单位名称、没写答案,题目要求有两种解法而只用一种解法;以及简单的计算错误,口算不过关、运算法则没有掌握……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而且也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下面,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失误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小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很多未知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探索新东西的原动力,但是毕竟受限于其短暂的注意力,对很多事物也缺乏经验和了解,导致其数学作业出现一些失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心理学角度的失误。
1.感知失误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样,小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者数的符号组成的版式,即看题、读题和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极不仔细、全面,常常会很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造成抄错数字、漏写数字和看错符号等现象。如把53看成58,把8+8看成8×8,把250000看成25000等,从而造成计算错误。
2.注意力的品质差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四种。注意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小学生注意广度较少,稳定性不高,不善于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在计算时,特别是碰到题目数目较大、计算符号较多的题目时,常常会顾此失彼,造成失误。
例:2000-200×2÷4+25
=2000-400÷4
=20000-100
=19900
或者20000-1000=10000
又如,有一些学生连续做几道加法题后,其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上以致于“张冠李戴”,造成前言不搭后语的结果。
3.记忆的影响
小学生的记忆具有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点。学生因记忆因素造成错误,主要是由于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者提取出了错误。如有的学生计算进位加法或者退位减法时,忘记加1或者减1。
4.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又称为学习定势或者学习倾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同时,会促使问题的迅速解决;当不一致或者相悖时,就会产生副作用,使思维受到束缚或者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例如,学生受计算时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这一定势影响,计算1+2+3+…+100时,不知道按两头往中间看,配对相加,得到50对101,结果为5050。
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缺陷引起错误
小学生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如果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一知半解就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例如:67×54+67×45+67
如果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熟练掌握,就能够迅速写出67×(54+45+1)=67×100=6700
对乘法分配律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就会写出3618+3015+67=6633+67=6700。虽然也算出了结果,但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还有一些学生口算不过关,计算方法不明确,这些基本技能没有形成,也是计算失误的重要原因。
三、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计算错误
小学生常常在计算时书写潦草,审题不清,没有养成进行估算和及时复算,仔细检查等习惯。同时,数值计算有一定艰苦性,内容枯燥,情况复杂,而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容易造成计算失误。
针对上述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克服,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清晰的概念,不但要弄清楚计算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发生计算错误,要及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只有让学生完全理解了算理,才能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化抽象为形象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和算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教会学生一些运算技巧,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把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在理解法则基础上合理多练,讲究实效,加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
2.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验浅,感知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定性思维及记忆力等因素影响,使得小学生表现为比较粗心。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性,知道考试时应当怎样做才是细心,才能防止粗心。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是一门既有用,又严密的学科,不可以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纠正,在批改作业时,教师注上“有错”,让学生自己检查并订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和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面批面改、当面辅导,指出错误的地方,原因及纠正方法。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全班中讲评,对于某些学生常常犯错的地方,要抓住不放,严格要求,耐心辅导,直到纠正错误为止。同时,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精神鼓励。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减少计算错误的目的。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动笔。即在看清题目,想清楚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开始动笔计算。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复杂的计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在碰到数字较大,步骤较多的题目时,要做到不急不燥,耐心计算。在遇到较难的题目时,要仔细观察与冷静思考,切忌浮躁。即便是简单的计算也要慎重,切勿草率从事。同时,教师对于细心演算的同学或者这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粗心大意,计算马虎的学生,要加以批评教育。
4.培养耐心检测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计算中的错误有时是难免的,因此计算结果之后,进行检查和验算。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永远是有遗憾的艺术,失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们数学课堂要做到对学生掌握情况分门别类,加以分析研判。这样我们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计算与逻辑推理能力,避免计算失误,或者逻辑能力降低要求。
参考文献:
[1]廖秋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04.
[2]王秀梅.浅析小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J].现代农村科技,2015(15):68.
[3]李瑜晴.后进生计算失误心理探因及纠正策略[J].教书育人,2018(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