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周忠庆
[导读]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音乐作为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音乐作为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越来越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承担着艺术培养、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很难有效满足具体教学要求,所以需要教师积极进行创新,以便有效体现音乐学科的艺术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引言
         音乐中蕴含着十分浓厚的艺术性,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与涵养,促使学生艺术素养进一步升华。不过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部分学校对于音乐学科并不是很重视,从而课时随意被其他主科教师所占据。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自己唱一句,然后让学生跟唱一句,严重阻碍到音乐学科魅力的发挥,与新课改要求相违背,阻碍到音乐教学发展。针对此,需要初中音乐教师积极进行创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基于学生实际和教学情况灵活引进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便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入分析新课改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便有效增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有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观念组织开展教学,导致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而且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也有着很大的阻碍。
(一)学生学习热情不足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认识不足,觉得音乐课堂就是释放压力和娱乐的【1】。究其原因,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都觉得考试科目才是学习重点,从而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考试科目上,对于音乐等学科比较忽视。此外,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基本就是重复性的讲解音乐教材知识,又或者是带领学生进行演唱,再加上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兴趣较低,没能主动进行节奏与音符等的学习,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基本就是靠天赋。在这种方式下,很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自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音乐的素养形成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二、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引入流行音乐
         就现代初中生来说,接触最多的便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形式新奇,而且有着很高的传唱度,所以极易被初中生所青睐,能够很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2】。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并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针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引入流行音乐,在无言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例如初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中考前期。而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教师可以引入《我相信》等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以便达成鼓舞士气的目的,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正面的引导,以便有效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从效率出发,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
         就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化的事物可以更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集声、色、光等于一体,能够有效提升音乐作品的欣赏性,可以很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切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内涵。针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以便将枯燥的音乐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展示出来,促使视听结合,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作品内容,然后选择相关度较高的视觉画面,并且应用合适的手段突出教学重难点,以便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黄河大合唱》这一歌曲教学前,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营造一种激昂、壮阔等氛围,之后再着手进行教学,这样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果更进一步。
(三)从信息交流出发,增强师生互动
         新课改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不只是语言的,同时还有情感上的。而音乐是一门抽象性的艺术,通过语言进行音乐信息的传递毕竟有限。针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高雅情趣等的培养,为师生心理、精神层面的交流做好准备【3】。具体需要教师严格遵循以下几种原则:一是多情景原则。具体就是需要教师多方面进行引导,如音乐发展历史、音乐创造背景等;二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具体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课堂主体性充足的尊重,采用合适的措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4】。而自己则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三是双向原则。主要是说要求双方协同合作,信息反馈和传递同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很好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促使音乐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
(四)合理引入“带动唱”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课堂上往往就是教师范唱,然后学生模仿,这样使得学生十分被动,创造力难以得到锻炼。而合理引入“带动唱”这一模式,通过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手势对应相关歌词,便能很好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自主编排相关动作,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不过必须得注意的一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充足的尊重,因为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颖的方式【5】。同时,学生自己进行动作编排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而教师不应该立即指责,而是应该应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学生的尝试,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其进一步的完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有效性可以很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助力。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注重教学创新与改革,以便让学生更好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更好满足新课改要求。不过在具体创新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然后基于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杜一琳.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186-186.
[2]杨博.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9(29):87.
[3]亓延儒.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分析[J].黄河之声,2019(10):106-106.
[4]张利平.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00-100.
[5]李道华.分析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黄河之声,2019(05):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