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大数据视域下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院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重要意义;现状;策略
前言
兢兢业业做好教育工作,是促进社会全面、实现全民族进步的重要措施,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措施即在于教学质量评价。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评价工作也面临着创新要求,考虑到当前不少院校对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所具有的认知不够、其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全面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固化,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步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成为各行业发展所不能缺少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将其引入到教育工作领域,则逐步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究其实质,教育信息化指国家、政府单位根据有关文件与规定,将信息技术全面引入教育体系内,对工作的信息化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通过建立健全网络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平台等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1]。在这一潮流背景下,各地区院校抓住教育信息化机遇,逐步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运用,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工作领域内发挥作用,进而全面提升院校的教学质量、内部管理效率。而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院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一大关键性内容,它是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反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科学的调整与矫正措施,优化教学质量。而借助大数据手段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推动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评估结论的合理化提供技术支撑,帮助评价人员获得尽可能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教学信息,进而为改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乃至于核心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引,通过长期的督导,规范院校及师生行为。
二、大数据背景下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一)对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所具有的认知不够
如前文所述,院校落实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影响其整体管理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极为突出的管理意义,但当前大数据手段盛行的今天,许多院校管理人员对教学评价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错误的认识,他们将其视为一种单纯的技术问题,在不断调节、优化评价的技术指标的同时,过于依赖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全面
目前暴露于各地区院校教学评价工作领域的一大问题在于其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例如其对象范围较窄、侧重点有失偏颇。具体来说,许多院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进步[2];某些院校过于关注终结性评价,而轻视了其中的过程,这就对老师造成了一种教学重点工作方面的误导。此外,教学评价工作的价值是巨大的,它可以在诊断、鉴定、甄别教学问题等各方面发挥作用,但在终结性评价模式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抑了,这也不利于鼓励学生在长期学习活动中主动进行知识构建、问题探索。
(三)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固化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教育行业也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新方案,基于此,各项教育工作——包括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此前一直盛行的旧的评价标准早已无法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新要求,而许多院校——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教学工作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院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策略
(一)持续提升教师所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它负责向学生传输基本的教学内容,并帮助培养整体素质与各类实操技术[3]。尽管在新课改模式下,老师要逐步放开手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其引导作用依然不容忽视。因此,在教学评价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老师必须首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也要学会借助现代化网络平台对教学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与分析,进而提升教学评价的效率。
(二)提升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程度
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要引导学生熟练使用信息手段获取知识和素材,通过“合作性学习”以达到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了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所进行的合作。教师应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增加互动,开展各项激励活动,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粘性。
(三)健全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教学评价工作的现代化发展,相关院校必须首先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用于先进设备的建设与配备,奠定其硬件基础。当前不少院校保持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结合软件和网络平台持续完善和更新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内部开发建设和外部购买引入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软件的完善,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提高数据中心的服务水平,为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做好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数据视域下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院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策略,持续提升教师所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程度,健全信息化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丰霞,宋丹,何宏.基于多目标优化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8):131-132.
[2]胡娜.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质量保证机制模型构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8):47-52.
[3]彭燕青,金思玉,吴德聪,张攀,王佳琪.浅谈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科技信息,2019(7):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