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姬涛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德育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德育教学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思想品德生活化主要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一定程度上要求班主任学会把日常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通过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生活化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思想品德生活化目标的实现,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生;体验生活;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途径,为养成文明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新的教学理念需要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下面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落实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首先,体现学生主题地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自我探究学习的过程;再次,启发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为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要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上,教师的“启”重在启发学生自己的提问上。
二、注重情感熏陶与行为习惯相结合
         新的基本理念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在强调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发展。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不同板块的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得到理性知识,然后结合自己谈看法,谈感想,最后规范自己行为。
        
         图1情感熏陶与行为习惯图
三、把握教材知识联系,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融合,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密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指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前调查,课上积极体验、阅读、探究、讨论,鼓励学生多动笔,把自己的体验、感受,通过说、写、画等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要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归类,合并、展览,因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
        
         图2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
        
四、积极拓展课外资源,体现课程的生活性
         社会就是大课堂,要想学好道法这门学科,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回归学生现实生活。
        
         图3课堂德育生活化
        
“教学有发,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总结
         总之,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始终坚持医学生日常生活为主体,全局把握。课前,让学生学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访问,搜集具体的信息;课中,教师利用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创设针对性的活动情境,并对活动予以高度的支持、合作与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课堂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课后,教师要以生活为归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标。思想品德课坚持“生活化教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把课堂与生活有效的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现快乐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月秋.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J].成功(教育版),2016,(4):235.
【2】徐秀琴.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J].新课程(上),20116(4).
【3】龚帮花.让学生体验生活世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6,(21):254-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