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协调性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范通利
[导读] 钢琴是声乐伴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钢琴是声乐伴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音乐会及大型演出,都会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者在合作演出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协调关系,通过声乐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的配合,完美诠释音乐作品,使观众感受到声乐表演抒发的情感,通过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相互协调配合,提高音乐表现的艺术价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协调性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演唱;协调性
引言
         近年来,由于声乐和钢琴艺术的不断发展,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也变得不容小觑。只有正确处理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用有效的手段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才是呈现完美艺术效果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弹唱双方之间的协调融合和密切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提高音质,需要钢琴伴奏辅助完成。如果没有钢琴伴奏,声乐演唱者的声音会显得很枯燥,演唱状态不能积极调动。而且,而其他如音频伴奏等形式不能替代钢琴伴奏,较钢琴伴奏比较来讲,缺少对演唱者气息及音乐整体的把控,情感情绪的控制等。钢琴伴奏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在弹奏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思想感情,通过手指的控制表达。在演唱者进入情绪饱满状态时,钢琴伴奏则要推动作品的发展,烘托音乐的意境。从某一方面讲,钢琴伴奏是有润色修饰的作用。修饰音色,使音乐作品整体更加丰富,使演唱者状态更加稳定。所以,在演绎作品的时候,演唱者要聆听琴声,进入状态,琴声和演唱者的声音要相互融合。
二、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独立存在的,声乐演唱者要想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表演感受到音乐意境,产生音乐主题,单靠演唱者的孤军奋战只会显得作品势单力薄,但是加入钢琴伴奏之后,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钢琴伴奏人员的节奏、速度等又直接丰富作品的内涵,描绘作品的意境,烘托作品的情绪,从而加强了音乐整体的表现力和渲染力。例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当中,钢琴伴奏的前奏自由舒展,描绘了家乡美丽灵巧的云雀在云间自由飞翔,而间奏三加四的复合拍子直接转变成为热情的新疆民族音乐风采,贴切地展现了人们对自己家长地赞美,最后尾奏的反向八度,直接将歌曲地情绪推至顶峰。因此:钢琴伴奏也可通过前奏、间奏、尾奏来帮助声乐演唱者描绘意境,烘托情绪,达到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相互对立
         钢琴伴奏者与声乐演唱者,有时也会出现相互对立。一方面,是由于两者对作品的理解产生分歧,形成对立。比如说: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当声乐演唱者在游刃有余的演唱高难度花腔等作品时,钢琴伴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够,导致两者在情绪及速度上受到制约,形成对立。另一方面,是由于两者技能技巧水平悬殊过大,形成对立。例如:在作品演绎过程当中,由于钢琴伴奏人员弹奏钢琴的音量,和声乐演唱人员演唱的音量,比例不恰当,或者声乐演唱作品过大、过难,钢琴伴奏人员水平在初级,对钢琴的踏板、触键、音色表达上达不到要求等等,都导致了音乐作品感染力下降,导致作品演绎失败。
三、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协同配合的策略
         (一)演唱者音准、节奏的协调
         声乐演唱中使用钢琴伴奏,在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的音准与钢琴的音准相同,才能正确发出声音,在音准相同的状态下,按照乐谱演唱出音乐的旋律,会使声乐演唱呈现出高水平的效果。

演唱者是否具备正确的音准能力,直接决定声乐表演的完整性和艺术性,若演唱者无法准确掌握音准,不仅影响到表演效果,还会严重破坏演出的整体性和艺术性。为使演唱者具备音准能力,借助钢琴伴奏的协助、引导和提示,使演唱者找到音准,在演唱者准确把握高、中、低音准的前提下,将音准与节奏相互协调,配合节奏节拍的韵律,达到协调平衡,使演唱者在节奏的变化下,能够提高音准的准确度,更有效转换情绪。通过情绪表达出音乐表达的情感,若节奏速度较快,展现出紧张亢奋的情绪,若节奏舒缓,展现出轻松的情绪,在情绪的变化下增强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
         (二)演唱风格与演奏风格的协调
         声乐演唱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经历,都会对自己的表演风格产生影响,在不同的表演风格中,需要演唱者的风格与伴奏的协调。在钢琴伴奏过程中,每种风格会在音色、乐句衔接、强弱处理的变化下,使音乐表达更加丰富。更加需要演唱者准确把握演唱的力道,展现演唱者良好的基本功,使自己的音色强弱变化、乐句处理等与钢琴伴奏保持协调一致,防止不妥当的处理变化影响到声乐演唱效果。演唱者在处理情绪激动的音乐表现时,会使用较高的音量,此时钢琴的强弱变化处理应帮助衬托演唱者,以达到音乐高潮部分的情感效果。当演唱者演唱尾声部分,情感进入和平期,钢琴伴奏的音色强弱处理应与演唱者音量协调配合,来突出演唱者的声音处理。在演唱风格与钢琴伴奏风格进行协调时,应重视演唱者情绪的变化,在前奏和间奏的表演过程中,凸显氛围的变化,有助于调动演唱者的情绪,使演唱中的风格集中体现出来,增强演唱风格与情感的交融。
         (三)突发意外情况中注意灵活配合
         声乐表演多是现场直接演出的形式,虽然在平常会有很多训练,但是实际表演中也会有一些意外出现,如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演唱节奏,难以确保细致地表演出作品,出现节奏不稳定的问题,此种情况下,钢琴伴奏要灵活处理,及时进行调整,通过音符、速度的变化,弥补表演的不足。声乐艺术表演中,演唱者和伴奏者都需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在表演之前加强沟通和交流,了解整个演唱的节奏流程,表演中要及时应付突发情况,相互协作,确保表演更加和谐。
         (四)伴奏与演唱的协调
         钢琴伴奏与声乐表演,都需要伴奏者和演唱者加强合作,而在合作过程中,钢琴伴奏应与声乐演唱者整体合作有效地依存。作为综合性学科,伴奏与合作的协调关系,应增强二者的默契度,使声乐演唱更加清晰,在合作中凸显钢琴伴奏的作用,在钢琴伴奏的衬托下强化合作的意义。把握钢琴伴奏与主旋律的关系,在合作中协调钢琴伴奏与演唱者声音的转换能力。在统一协调的旋律和伴奏状态中,钢琴伴奏会将情感融入到表演中,同时与演唱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更加贴近的情感表达中,既能使钢琴音色、音量控制在最佳状态,还能将演唱者的状态与声乐表演更加契合。增强钢琴伴奏的烘托能力,有助于强化演唱者对声乐表演的理解能力,借助声乐表演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使表演者和观众的思想和认知水平相符合。演唱者应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旋律和钢琴伴奏变化过程中,将内心情感融入到表演中,促进表演者与演奏者的关系协调发展,进而增强声乐表演的魅力。
结束语
         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在共同完成一首作品时,要想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是十分不易的,它不仅仅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更需要两者在演绎时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两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呈现出更加完美和打动人心的声音,最终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实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科.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协作配合探讨[J].农家参谋,2019(23):176.
[2]郭晓丽,张有川.浅谈当前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9,41(11):68.
[3]赵丽延.浅析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效果[J].北方音乐,2019,39(20):66+77.
[4]廖心童.论如何实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协调统一[J].大众文艺,2018(13):122.
[5]陆丹.浅析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及其融合运用[J].艺术教育,2018(03):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