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 陈梅芳
[导读]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审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审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发生在人们对鉴赏、评价、创造一定的美感对象(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基础上。中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尤其是对于审美问题有着一定的误区。在他们看来,烫头发、戴首饰、穿奇装、化浓妆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吸烟、喝酒也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流行就是美,我行我素就是美,拉帮结派就是美,甚至于打架斗殴也成了一种美。 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别林斯基说过:“美和道德是亲姊妹。”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就追求什么样的审美情趣。道德有高尚与低级、进步与腐朽之分,审美趣味也就有高与低、文与野之分。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美。首先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的实质凝聚着一种责任意识,我们应该引导中学生对爱国主义进行理性思考,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祖国的昌盛兴衰决定着个人地位的高低和命运好坏。因此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唱几首爱国歌曲、搞几场演讲会,而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升华为一种责任教育,使学生懂得,是祖国母亲的乳汁把他们养大成人,中学生对家庭、对社会不能只是索取,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美学知识.
         现在职业学校所招学生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居多,其身心逐步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增强,对内在的精神价值的追求更加强烈,迫切要求扩大欣赏的范围,对美学知识十分渴望。古希腊谚语说:“美是难的。”后来无数学者、专家在耗尽毕生心血的探求中,也认为“美是一个谜”,“美是一个千年难解的结”等等。所以,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破除美的神秘观念,确立“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观点,引导学会从美的本质上了解美,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如对美的各种形态——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特征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各种美的形态的欣赏和创造。例如人物形象的美是社会美的集中表现,而心灵美又是人物形象美的灵魂,在对人的形象作审美评价时,我们并不排除形式美的因素(如长相),但是把人的外表作为衡量人物形象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则是不适宜的。在教贾平凹的《丑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只看表面,而应该更加注重它的内在实质。

再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是新奇的就美,于是乎盲目地追赶时髦,看到成年人烫头发,也把自己的头发弄成鸟巢式;看到有人穿奇装异服,也把自己弄得男不男、女不女。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美和新确实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人的自由创造就是一个不断的推陈出新的过程,真正的新生的事物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但是并不是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学习美学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各种“新奇”的形式下,鉴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通过美丑知识学习及美丑标准的掌握和区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以及校园内的美丑现象,使学生透过这些现象,认识其本质,从而产生憎丑扬美的情感,以便树立起科学的审美观。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中国的高速发展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也让我们由衷感到自豪。但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阴暗面,存在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现象。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为每个人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创造了条件,给了平等的机会,劳动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作为自由创造的个体而出现,人们自觉地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辛勤劳动。因此,作为中学生既要看到社会主义美的主旋律,又要认识到丑恶现象的存在,并能正确地分析对待这些丑恶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影响造成的。这些丑恶现象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来加以消除和克服,因此,中学生要坚定社会正义信念,把满腔热情投入到为祖国的强盛而学习中去。
         四、引导学生学在生活中创造美
         我们不仅要要求别人行为美,语言美,对自己一定也要严格要求,学习优秀的道德文化,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懂得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或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个人追求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学会自觉地用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使个人的行为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深化中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深刻、坚定而持久的思想信念,从而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始终自觉地以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还要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以敬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规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学习,认识生活中蕴涵的美,教育他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诗人藏克家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深刻体会慈母的爱,你也就不能深刻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深意。”做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观,要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只要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坚持天长日久的正确的审美理想的陶冶,学生心中爱美的红花定会绽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