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场相遇 都有意义     ——班集体中原生家庭缺陷孩子的陪伴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陶卫菊
[导读] 班级小单位,孩子一份子,他强,班则强;他乱,可能成锅粥。

         摘要:班级小单位,孩子一份子,他强,班则强;他乱,可能成锅粥。20 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历告诉我,原生家庭有缺陷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或者是决定着一个班级体的建设和成长。
         关键词:班集体 原生家庭 陪伴孩子
         一、精准转化,正班风
         从班主任的专业性来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目的是育人,主要内容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精神关怀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
         积极向上的班风,来自一个又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孩子,班主任就是领路人。
         所谓班级里的“熊孩子”大多都是家庭惯养出来的,他们的共性是顽皮,甚至于顽劣,一开始总是对着干,或者是背着老师捣乱;家庭教育不是错位的,就是缺席的,小小孩子身上的恶习渐露浪子本色。学习不上心,闹事数第一,班主任工作中的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和教育精力被牵制着。
         记得有一次小倪妈妈从上海回来,我问小倪:“妈妈回来了,你开心吗?”小倪说:“不开心,就知道叫我看书,看书!”得到的回答如此出乎我的意料,我打通了小倪妈妈的电话,那次我们聊了很久很久。大概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与小倪妈妈的沟通才变得正常起来,原先几乎都是我说,她听,然后就挂电话。从那以后,孩子犯错了,我找她;孩子进步了,我也找她。她,明显变得有担当了,孩子的教育也有了起色。
         小倪同学的转化让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受益者,班风正了,学习气氛浓厚了;班级凝聚力强了,搞起活动来也轻松容易得多了。六一排练节目、中队活动、各种校园艺术节……风生水起。
         二、用心陪伴,给安慰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既是家长的代理人,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楷模,心理建设的保健者,更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知己。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以出色的能力折服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长期的教育陪伴,身教胜于言教。
         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手机常伴左右,收发信息,布置任务,辅导作业之际隔三差五还会收到“求救信息”。
         小M同学的妈妈,或者奶奶的电话是最多的,接通他们家的电话总少不了在电话旁边急得跳脚的爸爸或爷爷的声音,大呼小叫,气急败坏,剑拔弩张的画面感十足。电话内容大致相同:老师,麻烦你帮我发一条语音信息骂骂他,在家里一点都不听话,他就听你的……每每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真的很无奈。明明“调教”的差不多了!
         记得上学期结束时,小M被邀请到讲台前和其他同学一起接受表扬,他那腼腆的笑容是那样的让我欣慰。这份荣誉他实至名归,体育运动会上,60米、200米包揽冠军,接力赛、袋鼠跳,为了班级的荣誉奋力向前。这份自信随后又续力在学习上,他不再赖作业,变得积极主动。他一天天融入集体,和大家一起学习,努力完成作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讲道理懂礼貌。可是,家养了一段时间后又成了当初的那个小M!
         都说原生家庭欠你的,要靠自己赢回来。

我要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身为教师的我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和大家相聚,回到校园,回到课堂陪伴孩子们成长,指引你们早日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烙印。
         三、家校合力,促成长
         孩子的成长仅凭学校教育还是不够的,家庭的共同努力,多多联系合作才能为孩子创设和谐平等、健康向上、快乐友好、积极奋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和很多朋友都探讨过这样的话题:我的原生家庭不幸福,我没有自信,看到别人成长在幸福的家庭里,成年后大多自信温暖,我很羡慕,我怎样可以像她们那样,活出更好的自己呢?提出这样问题的朋友,大多数对自己的过去充满了深深的遗憾。
         遗憾一:没有一个温柔慈爱的母亲;
         遗憾二:没有一个既威严又忠厚的父亲;
         遗憾三:没有一个自由成长的童年;
         遗憾四:没有一个和平安稳的家庭。
         再观现在10来岁的孩子,10年、20年以后当这种遗憾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会是怎样的感受和应对呢?是抗拒和抱怨吗?抱怨为什么是“我”?抱怨“我”的人生为什么不能圆满?与其到时候被动地遗憾和接受已经无法挽回的事实,不现在积极地帮助寻找弥补的方法。要想幸福感深耕于孩子的心田,那么就要将幸福的种子从孩子年幼时播种。
         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要耐心,充分地尊重他们,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例如:“三八妇女节”到来的时候,我们班举行了“我和妈妈过三八”的主题班会,通过小游戏,写感恩语,我要送妈妈一幅画等小活动,增进亲子感情,既让妈妈感受到来自孩子的爱,也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学会与家长沟通。要知道幸福感并非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温馨的家庭关系作土壤,家长的爱心、耐心作为肥料。
         四、一片净土,守护你
         我常年  扎根于乡村教育,目睹这些年留守儿童或离异家庭孩子数量的不断攀升,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学校教育是留给孩子的最后一片净土,我们要珍惜它,利用它。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每位班主任的心里都必须明确,我们不只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是让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责任履行者。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与班主任的导向始终密不可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将最终影响全班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别在对于学生的思想导向方面更是如此,因此时刻做好每位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好一位精神关怀者,就要从精神或思想的层面去对发展对象加以关怀和引导。对于班主任作为一位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这是理所应当的,不仅要时刻做,更要做到位,松懈不得,马虎不得,因为几十个鲜活的生命需要持续地发展下去。班主任要时刻把握班级发展的动向,特别对于班风和班级凝聚力方面,需多下功夫。以点带面,精准转化,用心陪伴,力争得到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成功守好一片净土陪伴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许雯. 是有效陪伴还是过度呵护——"后家教时期"的家教思考[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