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为主题,以广西靖西县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解决相关问题。在现在教育的基础下,共享存在其资源短缺、学校间普遍存在竞争关系。在此情况下提出从三大方面入手,以利用好资源技术人才,改变现今传统的资源共享方法形式,意在城乡间大力推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共享双向演进,主在让乡村地区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带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教育,共享,互联网+
一、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现今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不平衡
我国教育资源在共享方面分配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共享形成鲜明对比。就靖西县来说,因其位置偏远,教育资源有限且相对匮乏,与广西南宁等地所获共享不成比例,所获得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也有一定局限性与不平衡性。
当然这也与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投入少有关。靖西县农村教育经费大都来源于县级人民政府。而目前靖西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收支情况不太乐观,且还需要对其他社会基础设施进行投入,更别说剩余资金对教育事业的支持[1]。
(二)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观念未能全面贯彻落实;
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观念没能够在全各地区得以贯彻落实。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教育大省对于教育资源方面无论是观念还是实际落实程度都高于我国其他省份。但在教育欠发达地区,不仅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而且当地人民不重视教育。受限于受教育水平与传统思想观念,他们不了解教育强国战略重要性,甚至不理解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事实上,如果城乡之间没有一种动态性的文化互动和互惠,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沟通机制,没有对文化自觉的“觉解”,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则极有可能会逐渐演变为一个没有精神内核的制度空壳[2]。
(三)乡村教育的低端资源相对高端来说较多
首先,我国当前在教育资源共享与国外相比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有很多较为重要的、高端的核心内容或优质资源没有共享出来。其次,教育资源最终共享的成果无法得到保证,乡村地区逐渐丧失了参与教育资源共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与教育都有一定发展,但边陲地区如靖西县的教育整体基础都相对薄弱,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靖西县拥有低端资源,而高端资源相对较少。靖西的学校设施,诸如学习专业器材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图书等资源设施相对都较低端简陋,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手段也较落后。
(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种类少
现如今,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已不再是难事。但是优质教师的优质课程少及教师资源的共享水平普遍较低。许多乡村教师队伍质量普遍不如城市高校教师队伍,使得教师资源共享与预期效果无法达成一致,造成最终共享效果不达标[3]。
因为较多农村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教师的待遇不高,生活条件待遇也较差,没有能够将教师的生活住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因此绝大多数的优秀教师以及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留下。
此外,对于城市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来说,其资源的共享和其任课教师自身智力成果有关,在相关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不愿对课件进行共享。
二、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困境的成因
(一)资源短缺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就是现在偏远村庄的师资短缺、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相比之下,城市小学的教师队伍多于农村教师,他们能够得到教育培训的机会也多于乡村教师。城市的学校拥有自身独特的优秀教师资源,但是由于欠缺一个系统能把各个学校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资源的有效流动尚未实现。
(二)各个学校间存在竞争关系,缺乏共享机制
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相互之间交流较少,甚至农村学校之间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
很多经济条件颇好的农村家庭,家长会更愿意送孩子上城市小学。父母在城里打工,孩子在城里上学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还有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能有机会被城镇学校录取,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薄弱的农村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可相互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共享的难度[5]。
在新形势下,现有机制已不再适用。上文提到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部分学校和教师也不愿意共享自己的智力成果,认为共享自己的资源后会减少自身优势,共享双方利益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资源贡献者的积极性。
(三)基础设备制约信息化应用广度
目前,教学信息设备配置比较简单,主要是触摸屏一体机,该设备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网络资源,但不能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示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比如说在毛笔书法的教学当中,学生只能通过视频看到教学者如何写出漂亮的书法,无法直观的感受书法的笔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受环境限制,学生缺乏单独学习空间进行实地操作,笼统式的教学不能保障个体的学习效果。
三、消除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困境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
建立监督机制。政府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的职能主要是通过立法权与行政权对其他主体行为进行引导,并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公民受教育权利的获得提供重要的保障与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第三方监督制度,来检查法律的落实情况以及城乡教育质提高情况。
建立教育投入责任制。由于县(区)级地方政府之间经济上存在较大差距,加上各地对教育经费的筹集力度、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不一致,有些地方政府可能出现推卸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作明确规定,鼓励经济薄弱地区政府的间接投入行为和相对优惠措施,明确责任主体。
完善教育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考核制度、转变官员政绩观念,对促进城乡教育共享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考核标准应从学生、家长、社会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客观评价,立体考察。且需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可信度与可行性。
(二)教师队伍方面
教师流动制度立法。必须通过立法,扩大教师流动性,打破原有固定模式,整合教师资源,鼓励教师在城乡之间正常流动,统一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建立以地级市为中心,向周围各乡县辐射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意味着任何教师可以城乡之间的任何学校间无障碍流动,避免了城镇地区教师资源过度集中过剩,农村地区师资匮乏的情况。
教师队伍培训建设。在城乡教师队伍中,农村教师在学历,知识,技能方面与城市教师还有一定差距,此有必要建立城乡教育人力资源规划,以法律形式明确城乡教师资源数量以及质量的结构比例,创造条件给农村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建立免费,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城乡教师工资改革。坚持城乡教师教育绩效与工资挂钩,进一步规范城乡教师待遇制度。同时,对向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给予利益补偿,吸引更多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
(三)基础建设方面
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本土化。每一间教室都要连上信息高速公路;将有效的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作为每一门学校课程的内在组成部分,从而扩大农村师生信息面。城乡教学软件资源差异巨大,缺乏贴近农村实际生活的教育信息资源,应开发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与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应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空中课堂。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的普及率,逐步创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与支持体系,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_杨文正
[2].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优化对策研究_许丽英
[3].农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探_袁桂林
[4].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的成就_问题和对策_杨小敏
[5].追求效率_兼顾公平 美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_杜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