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教育工作的问题与突破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林丹丹
[导读] 2020开年之际,凶猛的疫情对社会各方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摘要]2020开年之际,凶猛的疫情对社会各方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育自然也深陷其中。教育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与责任?这些在常态社会中很少有人思考的大问题,在本次疫情中现实而尖锐地呈现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面前。本篇将根据本人经验与间接对疫情中教育工作的相关问题与相关突破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冠疫情;教育;网络教学;抗疫斗争;抗疫教育
 
一、问题背景
         新冠病毒疫情如今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受此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或大或小的波及。作为教育行业,疫情的影响更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考验智慧的关键时刻。
二、问题反思  
(一)、网络教学实践之思    
         首先需要追问的是,抗击疫情中,教育系统为什么会提出并在举国上下迅速实施“停课不停学”的大规模在线课程实践?其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有些是确定的,这是时代的产物,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经过二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系统内外的技术服务、课程资源、政策体制建设,以及各类成功案例等。没有这些基础,如此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实践是不可能实行的。 
(二)、网课弊端之思   
         从技术服务的视角来看,这一实践是成功的,基本经受住了考验。有一点是必须正视的是,网络课程不仅不能代替教师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而且网络屏幕上的学习对学生身心健康是有负面影响。如果由此加剧了学生厌学等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得不偿失,而且纠正起来很困难,对此不少理智的家长和负责任的教师心急如焚。
(三)、教育组织之思             
         疫情期间实施“停课不停学”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在此期间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是特殊时期的全新探索,开设网络课程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经验积累,全国各地已经创造出不少成功案例,尤其是教师体验和参与的比例非常高,这些都是常态下难以实现的。但“停课不停学”绝不能仅局限于依托网络给学生远程上课这一种模式。学校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和家长在居家生活中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亲子关系,组织学生多读些好书,欣赏名著、名曲、名画,写下自己的感悟,在同学和师生中交流。在我的线上课程之中,休息期间会给同学们提供多本好书参考书单,以供学生们线下自主选择喜爱的类型进行阅读学习。同时另一方面也在线上举行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开麦发言自己阅读的好书好文,并将其推荐给其他同学,提升同学们的阅读空间与视野。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阅读的结合,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与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也在交流中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突破
(一)、改善线上教育      
         在实施“停课不停学”中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不能把学校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搬到网上。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多数人只是从表层来理解,认为面对面的课堂中教师看得见每一个学生,可以直接管控学生的学习,但网络上就无法掌握和控制了。这种观点貌似有理,若再深追一问:传统课堂这种教学方式难道是正确有效的吗?
         只要认真调查一下目前学校课堂的现状就可以看到,学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厌学情绪如同教育中的病毒,像瘟疫一样流行,更可怕的是,师生对此都麻木了,居家网络课程学习把这个问题放大后凸显出来:一个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学生,结果必然是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跟不上,这两类学生都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内在动力不足,光靠外在的管控,势必形成学习者消极、厌学的坏习惯。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突破这种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网络不仅有各类名师的精品课程,而且有越来越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大多数师生和家长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教学模式还很不适应。当前迫切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在师生和家长中普及当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学观;其二是用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指导课程建设,在不断深化网络精品课程和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传统文字课程教材的创新改编,汇集各方面专家,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层次,尽快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和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的各类课程资源和课程模式,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教学优势,把握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平衡;其三是在新型教学模式的体验和实践中,培养师生在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其中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培养自律和诚信,并制定相应的学生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政策、体制。

这三个方面都特别要强调把经验中、生活中的学习,书本知识的学习,虚拟现实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当前特别要注重,居家生活中的身心健康教育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培养,严防厌学情绪扩散,创造各种条件,加强网络和现实中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团队建设,并为开学和进入常态后的教学创新打好基础。如果复课后我们的课堂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那不仅会错失改革良机,而且抗击疫情这三个多月发生的很多新情况都使师生难以再退回老路,对此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三)、深化疫情教育           
         历史上每一次大瘟疫过后,都会引发各种次生灾害,考量个体的健康水准,拷问其心灵深处的人性、人格,更考验不同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文明水准。这种考量、拷问、考验,填平了个体地位、贫富等鸿沟,冲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疾病与健康、生与死的现实抉择面前,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底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全球性的瘟疫是严酷的考场,更是一个“终身教育大学堂”。        
         当前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引发公共卫生危机,激化了世界范围的各种矛盾冲突,加剧了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信任危机,政治、外交、金融、法律、军事等各领域的博弈复杂激烈。面对各种危机和文明的灾难,迫切需要从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寻找产生危机的根源,并从不同文化传统的对话、理解、沟通入手寻找对策和出路。这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科技的智慧,更需要文化、教育的智慧。教育在这场变革中承担着再创新文化的使命。                   
         在全球化面临危机和倒退的关键时刻,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面向未来的远见与胸怀,孕育和创生教育的智慧。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智慧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探索:我们在共同创造着跨时空、跨文化的课堂、学校、家庭、社区;创造着全新的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资源;创造着新一代学生、教师、家长、校长和教育领导者;创造着全新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地区和国家关系。
四、个人感言
         为了使这种教育实践和教育创新健康发展,必须回归教育的本真。文明社会中文化人所追求的自由之本、幸福之源,即是内在的自由,也是最真实、美好的自由。因为当你将真善美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变成你性格之特色、不假思索的“下意识”行为习惯之时,你就拥有了一种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冲突的利器,这是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尚方宝剑,是一种高妙的人生智慧和力量。要想获取这样的智慧和力量,其前提和基础则是敢于舍弃、超越个人、本民族之私欲和眼前功利的狭隘与偏见。
         未来虽然不是现实,但每个人、每个家庭、社会、民族、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实现和经历着从现实向未来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价值观念和现实行为选择直接影响、决定着从现实向未来转化的方向,也由此决定着个体、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未来命运。    
         以疫情为素材,开展感恩教育。疫情就是命令,病毒就是敌人。在国家和民族遭遇困难的关键时刻,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逆流而上,充分展现了医卫人员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职业操守,是战胜病毒的中坚力量。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息,连轴作战,扎根基层,深入社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还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更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抗疫第一线,为抗击疫情而努力。因此,这些都是我们鲜活的教材,通过这场疫情,引导教育广大学生要学会感恩,感恩时代,感恩国家,感恩所有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逐渐扭转疫情蔓延的严峻态势。学会感恩,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教育越来越“快餐化”,社会评价人的成功越来越功利,以财富为导向,也导致各学校各专业冷热发展不均。这次疫情,应该能引起我们的警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医学类专业,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医学的重要性。但是医学是需要长期投入与实践积累的,是不能快速见成效的专业。以此类推,我们要充分评估各专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在教育中,希望各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学生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提升自己的水平,来进一步保障学生们的学习。要让他们不仅学到知识,而是在面临疫情这种困难中,看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道理。教育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分数,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回馈与感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