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6期   作者:李瑞霞 栗玉霞
[导读] 新时期,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

         摘要:新时期,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将有助于拓展思政教师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思政课程效能等。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据此,本文对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1.引言
         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新时期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发挥专业课课堂育人的重要功能指明了方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高校80%左右的课程是专业课,专业课教师投身教书育人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必要性
         高校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本营,还是传播科学知识、传承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场地,更是党和政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已进人新时期,一系列新形势的出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局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时代要求下,高校必须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其他课程也应承担起相应的德育责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的实现。在课程思政发展中,各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努力,不断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养成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实行课程思政,不仅能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还能帮助高校不断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另一方面,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在寻求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基于思政教育的需要而不断学习,受教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开拓自身信息视野和知识视野。在专业知识上可以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在思政教育中也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不同案例的思政教育,这样一来可以更加贴近学生所处专业、所处领域以及所处行业。所以,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所在专业,乃至更加贴近未来的工作岗位场景。可见,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十分必要。
3.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困境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建设课程思政、发挥协同育人效果还面临一系列现实困境。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协同育人理念,造成其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的不深入,并且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法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尚未对协同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全面普及,也尚未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致使课程思政实现育人效果受阻。除了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的认识不足外,高校未对改进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也是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无法实现创新的重要原因。
4.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
         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点是教学内容上要与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因素相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选取要有所区别,形成特定专业的个性化理论教学。

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4.1案例教学资源选择的专业化
         案例教学法是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直观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视阈下,选择思政教育案例时,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去选择典型案例,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思政学习的专业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中多种智力因素的发展,培育学生专业领域非智力因素发展,例如专业发展动机、专业精神等,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4.2理想信念教育融人职业理想教育
         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这是培育学生三观的重要路径,思政教育融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这样能够引领学生将个人发展和祖国、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高远的理想信念引导下,不断磨练自我,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
4.3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嵌人课程思政。充分提炼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挖掘本学科、本专业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其嵌人专业课程大纲、教学、考核等各个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得到拓展,形成协同思政教育格局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并驾齐驱的教育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教育的融合。教师可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规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自身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的参与。
4.4建立课程思政的有效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教学质量价值判断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指挥棒,也是高校保证教学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做好课程思政,离不开有效评价机制。所谓有效评价机制,一是建立起科学的课
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范围和方式方法,均要体现出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技术路线,同时兼顾专业的差异性和课程的差异性。二是建立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系统,覆盖并综合考量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并与教学奖惩乃至职称晋升挂钩。
5.结语
         本文基于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目前高校现实情况进行入手,分析了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必要性以及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困境,最后探讨了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6.参考文献
[1]王玲芝,黄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初探[J].科技风,2019(35):65+68.
[2]张雪萍,张立芸,李裕,陈立畅,邹欢,杨彦鑫.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路径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9(12):105-106.
[3]曾令艳,王海明,宋彦萍,帅永,黄怡珉,张昊春,齐宏,高继慧.核动力装置及设备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87-89.
[4]张晓东,黄远东,王冠.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4):380-385.
[5]田丽红,侯志军,柴洪亮,曾祥伟,薛原.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7):73-74.
作者简介:李瑞霞(1969年4月8日),女,汉族,研究生,山东交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