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李忠晓
[导读]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

         【摘要】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我们应当重视并努力上好阅读课。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满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靠教科书或老师提供的几篇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阅读量,要开设语文阅读课。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语文试题都增加了阅读能力的考查,增大了阅读量。要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必须开设语文阅读课。那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呢?
一、 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对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 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或许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 关注学生,注重情感。
         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 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知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 立足文本,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 的世界, 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 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等等。
四、 梯度设计,循序渐进。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年龄、生活经验、认识程度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 然后不断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 阅读课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解读,再到鉴赏, 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 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发挥所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学生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五、 培养习惯, 提高效率。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和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时,利用一定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标注符号的过程, 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标后的文章,要点突出,眉目清楚, 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
六、 讲练得当, 指导运用。
         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教师的“传道、授业 解惑”就是“训”,“练”是针对学生,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就是“练”。 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 即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最终为己用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讲为前题,练为目的,讲为练做铺垫,讲练结合,进行适时训练,使学生通过练最终形成综合能力。
         我在教学《藤野先生》“帮我批改作业”时,重点抓“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句话中让学生从“从头到末”、“添改过了”、“一一订正” 等词语认识到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然后从“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他。”等词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更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 我在教学中还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让学生细细品味。并告诉学生,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心理、思想、情感。然后,我让学生描写一个片段表现父爱、母爱或亲情。学生纷纷动手,从读学中练习写作。
         阅读课的教学形式千变万化,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把握教材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度, 找出适合自 己的教学方法, 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使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马艳丽;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2.冯艳;;解析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