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格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发挥者无法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则处于人格教育的核心地位,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带有目的性的借助情感来引导与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愉悦,并对教育做出积极反应。如果在教学中缺少情感教育,则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匮乏,情感体验不足。融合情感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才是完整的,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因此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通过教育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拥有丰富的情感。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初级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情感建立的主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情感教育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情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
1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是情感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单纯对文章中的词句进行讲解,则不利于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对文章表达情感的词句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其此时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2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使其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
1.3利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提出的新教学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逐步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2利用情境创设,引导情感领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精品,在表达手法上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作者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造良好的情境就能够实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文章《长城》时,教师就可以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视频与图片来感受长城的宏伟壮丽。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关于长城的纪录影片,让学生在感受长城雄伟的同时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爱国情怀。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实现了由教材向情感的升华,实现教学活动的情感教育。
3重视语言运用,增强情感体验
语言形式与学生情感体验的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借助语言来传达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语言形式实现情感渗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文章《月球之谜》时,教师就要借助多变的语言形式实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引入来丰富学生对于月亮的情感体会,同时增强自身文言文知识储备;最后,教师可以由文章的阅读拓展到科学探索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感受说明文用词的精准。通过三个环节递进式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情感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态度,并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4文章讲解,提高审美
读一篇文章,只有深挖文章中的细节与情节,了解文章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才能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从细节处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通过认真的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泊船瓜洲》为例,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王安石为推行新法饱经旅途奔波之苦,思念家乡却不能归家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赏析古诗,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像这首诗的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还”字直接明了的表明了作者想要归家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诗中的“又”字表明作者在外多年,却一直不得归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又”字,比如经历一次次的努力却还是失败,比如打游戏的时候一次次的不通关,学生将“又”字类比到自己身上之后,就可以明白诗人的辛酸与无奈,对归家的迫切之情;而“明月”在古诗中一般代表着思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学生通过对文章中文字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学习到作者优秀的精神文化,最后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5正视价值差异,树立正确价值观
小学生处于个体发展阶段,价值观还未梳理完全,很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材中积极力量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纠正学生价值观上出现的偏差,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实现个体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家乡环境》作为习作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来更好的了解家乡环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就会将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罗列出来,并将本地区改善环境的措施罗列出来,通过精准的表达完成习作。很多学生在作文中都写到了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工厂生产污染河水;工厂排放的烟气污染空气等。在作文点评时教师就可以将工厂建设作为话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认为工厂建设是好事,能够让地方变得更有钱,让大家生活的更好;有些学生则认为工厂建设也不应当破坏环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地球被破坏就会让我们没有地方生存。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化解不同的价值冲突,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课本中的精神精粹和情感价值,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的影响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进行引导式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7):184-186.
[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32):96-97.
[3]林召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3).
[4]王世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