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在成长阶段吸收知识和养成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发展。教师应当在幼儿阶段对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起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在幼儿成长中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文明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文明习惯;正确意识
正文:幼儿园为小朋友灌输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幼儿从小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教师应当做好教育工作,帮助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以及家园合作的方式渗透式教学,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目前幼儿文明行为教育的现实状况
幼儿阶段中应当始终贯彻文明行为教育,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面对大是大非时没有形成正确的判断意识,对于道德标准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概念进行评判,没有形成是非观念,这也是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对待事物只会根据行为造成的结果,并不去考虑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和动机。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只有对与错之分,没有站在道德的角度去看待,这也是幼儿阶段的一个特点。就目前幼儿文明行为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意识并没有改变传统的观念,认为幼儿现在年龄还小,即使是灌输文明行为规范,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对于文明行为教育产生忽略,出现教学盲区;其次,在园区当中没有营造更加具体的幼儿文明行为教育环境,教师对于自身的文明行为不够规范,导致幼儿有样学样,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最后,教师和家长没有形成良性沟通,无法正确利用社会环境来塑造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生活当中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些行为,在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没有及时制止和给出正确的做法,长此已往,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幼儿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措施
2.1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层层递进式的引导
教师在教育时应当特别注意,需要利用口头教育来提高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养成他们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形成文明礼仪意识,遵循教学层层递进的原则,帮助幼儿在成长阶段思想和行为都是健康的。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从幼儿本身出发,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一件事情,小到系鞋带穿衣服,大到整理自己的房间,教师需要从基础的环节做起,帮助幼儿做好简单的事情;其次,在做事情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责任感,对自己做的事情要负责任,这种责任感不仅包括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也要从集体观念出发,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正视幼儿的优点弱视缺点,在幼儿做出一点点的文明行为举动时,教师一定要给出幼儿积极正面的回应,并且给与充分的鼓励;最后,园区应当和家长有机展开家园合作,通过对家长的正确引导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共同帮助幼儿建立文明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促进他们茁壮成长。
举个例子来说,幼儿在园区生活中从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教师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打招呼,用饱满的热情熏陶幼,儿常此以往,他们也会形成亲切地与他人打招呼的良好习惯,从中让幼儿感受到彼此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在午餐进食中,教师尽量让幼儿自己来完成,班级当中设立我是小小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吃饭的时候不浪费一粒米,使让幼儿养成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规范自身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幼儿对于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耳濡目染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言行,起到对幼儿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正面作用。
2.2良好的教学环境融入文明行为教育,树立正确的意识
幼儿在园区生活当中,大部分行为习惯都是靠学习和模仿来完成的,因此,环境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地。由于身边的人事物造成的环境影响,导致幼儿形成一定的不良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对幼儿的成长没有正面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义务和责任为幼儿提供更加健康并且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为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不断正确的模仿下,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幼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老师也可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为幼儿灌输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尊敬教师,不与其他小朋友打架;在家里尊敬老人,关心长辈,从小让幼儿养成懂礼貌的真正含义。
举个例子来说,在园区当中可以贴一些关于礼仪学习的动画图片,来让幼儿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班级中,教师也可以设立文明一角,针对大班的儿童,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对幼儿的细心观察,利用相机把幼儿文明礼貌的瞬间记录下来,贴在文明一角,为其他小朋友展示;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播放图片或者视频来吸引幼儿的强烈好奇心,他们完全沉浸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图片或视频的内容逐渐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意识。当幼儿作出正确的举动后,教师要对幼儿作出充分的肯定,在表扬中让幼儿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2.3利用社会环境,锻炼幼儿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对幼儿进行教育,主要为了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社会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造成的影响,结合一切社会活动来时刻提醒幼儿遵守社会秩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教会幼儿对公共财物有所爱护,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遵守社会秩序,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有家长的情况下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帮助幼儿来扩大社交圈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配合教学,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做到与身边的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交往,在独立完成事件的过程当中,幼儿能够表现出沉着、冷静,如果需要他人的帮助,幼儿能够做到很有礼貌,最终达到通过幼儿散发的文明礼貌行为,让幼儿掌握一些与他人友好接触的方式和技巧,从各个方面锻炼他们自身能力,提高幼儿对事件的分析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与周围人员进行互动,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在幼儿有好的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作风。这也是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地基。
结束语:通过上述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通过一些小事为幼儿进行灌输教育,家长也要积极的配合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园合作活动,明确教学目的,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礼仪习惯,引导他们文明礼貌贯彻到日常活动中去,促进幼儿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焦胜银.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63-64.
[2]张晓丽.谈如何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J].学周刊,2019(3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