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工具性,更在于其思想性、文化性。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之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绝对不能独立于生活而存在。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语文属于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直接使用语文材料开展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1在阅读中生活
1.1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阅读是丰富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通过连环提问、小组讨论、课后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让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如,在《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讨论题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你是如何选择的?通过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这些启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作用?下次再遇见类似事的时候,你会做怎样的选择?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启示下对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实现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1.2在阅读中演绎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通过身边的小事反映现实生活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熟悉且真实的教学情景,从而拉近语文与现实的距离,实现生活化阅读教学。如,在《祖父的园子》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开展情景教学: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其次,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主作画,通过画作体现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深挖文章内涵;最后,让学生以《我家的菜园》为题,口头作文,升华文章的主旨。通过情景教学,实现由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使学生在阅读中演绎生活,在生活中品味阅读。
2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会巧妙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为小学生们构建生活情景,让小学生们可以从生活中自然学习语文知识。针对于自然认识,城市中的孩子远不如农村的孩子,虽然城市中的孩子可以借助电脑或者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但是缺少相应的感性认识,因为不能真正感受和观察自然现象,导致其只能自己“积蓄”写作素材,这样就会使写作不够真实,内容也较为空洞。而在农村的学生他们可以亲近自然,随处可见自然风光,如流水潺潺、炊烟袅袅的景色,他们可以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带入到写作中。所以,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们置身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点,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进行融合,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另外,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语文,而学好语文知识也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
3构建生活化情景,融入多媒体技术
首先需要借助生活体验来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学习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小学生们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另外,生活体验对提升小学生们语文素养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儿童阶段的记忆主要建立在感觉、声音以及色彩,所以说,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帮助小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的语文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小学生们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进而帮助小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在配合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和音频模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们播放动画,让学生们感受到文章主旨,还可以配合恰当的音乐来让小学生们自然地融入到“寻花”中。借助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加强小学生们的记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4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的策略
4.1创设生活情景进行阅读教学
课堂导入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成败。对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使课堂教学接近生活,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4.2总结文章主题时也要联系生活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经常需要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大意。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即让学生学会总结,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缺点,很难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难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的最后,教师仍然需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好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良策。
5在生活中阅读
5.1通过生活实践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习惯和爱好。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制订阅读计划、开通阅读专栏、开展阅读竞赛、创办“阅读沙龙”等多种方式,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
5.2通过生活经验突破阅读难点
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障碍或困扰,教师可尝试通过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和困扰,从而突破阅读难点、重点。如,《扁鹊治病》一文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寓言的真正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想:如果自己感冒的时候没有及时吃药,就会出现发烧、头晕、咳嗽等多个症状,再拖延下去,就可能转移成肺炎等更加难以治愈的疾病,让学生认识到生病的时候回避治疗的危害。将生活经验“移植”到阅读教学当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领会文章精髓。
结语
结合全文,语文知识内容不仅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创新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其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进一步优化与整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小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倩.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7(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