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建议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张宝安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其在各行各业的融合运用,教育亦是如此,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改创新之举,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职院校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前言:
         基于中职院校的生源特性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打破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还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引入方面重视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的同步更新,为学科教学提供高效辅助保障,助力任课教师加强教学方式的即时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关于落实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事业也不断的对学科教学提出具体的形式改革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实效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融合措施不断推进,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环境对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中职院校对比明显,毕竟到中职院校求学的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素养相对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难以实践消化,特别是,学生到中职院校求学本就是为了更快的融入社会生活,学习一技之长,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科知识教学重点相对而言偏重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点教学,忽视了统一性基础知识学习对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全面发展的隐性影响,所以,就目前来看,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引起数学教师的实际重视,大部分数学教师自身的网络技术素养也不过关,学科整合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引用流于表面,即使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数学教学,也多是直接套用已有的教学课件,难以实际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心理特征等因材施教,不能在根源上解决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弊端,学生也难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找寻不到学习志趣,对于学科学习易于产生逃避、厌恶心理,最终逻辑思维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低下,难以将理论知识点灵巧的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应用,致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对于个人发展丧失深远的科学规划,负面影响恶性循环,难以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具体需求的综合人才。
二、中职院校数学课程融合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在中职院校落实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首先需要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让数学教师可以及时学习各种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信息化处理方式、信息技术新知识等,在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如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团队互助会,先进数学教师分享讲座,当代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讲座等,让数学教师可以及时的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资源库,更好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及教育目标,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中导入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料,并且,将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内化使用,如:作业帮、好视通等。这样一来,数学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深入使用各类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在课内时间更好的解读知识点,生动展示知识点,让学生加快知识理解速度,还可以将课堂重点便捷提炼,制作为辅助巩固视频,让学生便捷的进行回看,深化知识点。

比如:在“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对应教学重点在课堂时间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实效理解不等式知识点,如:“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数学教师结合理论文字为学生举出实例:5>3,但是同时乘以-2,则会变作:-10<-6,然后在视频坐标上动态展示,便于学生理解为何乘以负数后需要变号,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实践解题,减少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针对训练,最终,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正向进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整合。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导入,培养学习兴趣
         知识的良性导入是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数学教师找到适宜的知识导入方式,才可以在根本上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探索欲,在循循善诱中化知识无形,渗透性进行知识教学,所以,在中职院校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还需要数学教师在自身素养提升的同时利用好仙剑的信息技术手段导入知识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知识学习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平方差”一课,数学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前,设置知识导入问题情境,提问学生生活日常中买东西时特别喜欢的东西是否会一次性买好几个,然后在学生的发言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展示:(a+b)(a-b)=a2-b2的实例,让学生在一组组的展示对比中自发思考,如:5包薯片与3包虾条的公式套用过程呈现,卡通化的呈现数字5、3、8、2、16,或者3杯可乐与6杯雪碧的公式套用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数学课堂的知识导入事半功倍。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习质量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抽象化的思维意识中可以便捷的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中职学生的学习素养普遍较差,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尤其需要找到适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做好基础铺垫工作,不然中职学生本就学习基础薄弱,数学思维欠缺,再加上知识点难以系统化的消化、掌握,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日递减,数学思考难以深化,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直观的为学生生动拆解知识点,展示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原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使学生形成自我的知识记忆及知识解读,优化文字知识转变为灵活知识动态的教学效果,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重难点学习资料的收集、筛选,提高学生的信息判断、筛选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二次函数”一课,教师将应用题直接转换为情境视频,如:超市标签显示原价240元的产品以200元进行促销,促销员平均每天可以卖出150份,活动最后一天加大优惠时,每降5元多销20份,那么将降价假设为x,利润为y,求x与y的关系的应用题直接融入超市情境,强化学生的实际情境带入能力,增强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情境中思考、探究,总结规律、积累解题技巧,拓展解题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的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整合,不仅需要中职院校积极督促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提升,培养一批高素质、高专业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落在实处、落在细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根源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助力学生全面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燕凤.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中职数学的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113-114.
[2]张玥.多学科融合的中职学前专业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2.
[3]李镘梁.基于大数据的中职数学精准教学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5):169-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