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吴伟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化学作为高中时期的重要学科,在科学素养培养中有着特有的优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现代化教育的新要求,重在通过全面培养学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知识过渡到理性认知发展,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性认知。当前有些教师只注重教学效率和考核成绩,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予以忽视,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强化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提高策略
         引言
         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应当结合化学知识内容,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实现科学素养有效培养。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实现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1利用问题情境,优化知识结构
         利用问题情境,优化知识结构主要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能有效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通常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特点、思维能力、学习水平为依据,有效融合化学素养和化学知识等内容,设置环环相扣、层次性强的问题,利用问题呈现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思维能力。以“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可以借助镊子取出煤油中的钠,利用小刀将其一端的表层予以切除,鼓励学生观察其光泽和颜色;然后将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对其表面产生的变化加以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放在空气中的金属钠会变暗?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时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钠属于相对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钠,因而会变暗。接着,教师在石棉网上放置一小块金属钠,通过酒精灯加热,要求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钠在加热过程中会燃烧,呈现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这时教师可继续提问:钠与氧气通过点燃会产生过氧化钠,其与氧化钠相比,谁更稳定?氧化钠能否转化为过氧化钠?总之,通过问题情境的层层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获得相应结论,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获得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化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部分化学知识以概念形式出现,大多数的化学知识则是通过问题形式出现。在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中,结合学习学习和疑问,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科学素养培养做好准备。不少学生认为雾霾是因为化学应用太多,工业污染也是因为化学应用过度,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能够过分关注缺点,忽视其优点,正确看待化学价值。


         3基于微课的教学反思
         基于《化学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多种多样的优质微课,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并按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便于教师在第一时间根据教材和学情的需要快速选择合适的资源作为课前微课,不仅缓解了教师自行开发录制微课的压力,实现跨区域的研讨交流,更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此外,应用课前微课需结合任务单导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关注重点,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凸显了教学相长的优势。笔者任教多个平行班级,部分班级开展课前微课,部分班级仅进行传统教学,结果发现使用课前微课的班级,课堂效率相对较高,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思考问题,课堂的参与度亦有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还会就不懂问题自行上网进行查阅,进行更深层次思考,给课堂带来活力,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前微课的开发应用实施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查找课前微课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认知,快速地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资源整合的能力。
         4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化学核心知识,一般包括诸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率、化学平衡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指导了高中化学的主体过程,但是相对而言还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开拓眼界,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构建化学知识框架。考虑到当前高考化学的考试热点和要点,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之间的合理匹配。由于高中化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针对理论知识开展相应的教学实验,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指明相应的方向。教师在安排理论教学部分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知识阅读素材,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养成接触新的信息和资料的习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而实验教学部分,更应该凸显化学学科对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追求。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环节安排诸如仪器操作、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化学现象的阐释以及化学实验方案的拟订等内容。按照当前化学高考考核的要求,教师从试卷中不难发现,现阶段化学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已经逐步转移到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的组合和改进之上,有些试题所涉及的问题还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甚至还提到了与工业生产运作流程相关的问题。显而易见,高中化学考核的重点已经逐渐倾向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运用的方面,从考核的方式中可以看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以提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环节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科学设计可逆的教学目标,善于利用历史内容。这样才能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义琴.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J].化工管理,2019(34):28-29.
         [2]王付征.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