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学校特殊群体的体育高考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自律性相对较差等特点,但他们对体育运动与训练充满极大的兴趣感,尤其对参加体育高考有着一股满腔热情的斗志。当前许多体育高考生因在面临着文化成绩跟不上等现状,才临时决定参加体育高考训练。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均较为薄弱,为了有效地扭转这不利局面,全面提高体育高考考生素质,促进其比赛成绩的提升,本文从加强对体育考生的思想教育、重视对体育考生四项基本素质的训练及加强对体育考生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叙述,旨在提高师生的认识,明确考生身体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心理水平;训练手段
体育高考考生主要由学校的体育特招生、体育爱好者以及一部分文化成绩不好但对体育运动有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在这当中,尤以后者人数为多。面对他们没有运动专项、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且身体素质一般等现象,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体育高考生选择的发展方向,以及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方面的发展水平,分层次地确定训练任务与要求,正确选用训练手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训,在全面提高考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同时,不断促进考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为体育高考取得好成绩而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一、加强对体育考生的思想教育
让考生考上好的体育类院校可以说是体育教师、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体育考生的思想教育,始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让考生明确锻炼的目的及其意义,教育学生要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目标。教师在平时训练中给以考生更多鼓励和帮助,同时要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将体育教师、年段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等群体融入共同管理机制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还要健全家校联动机制,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及其表现等,例如:学生的上课、训练、成绩等情况,有效地将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遇到问题,共同解决,更好地促进考生的学习与训练。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对考生吃苦耐劳的教育,并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以及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力争在体育专业高考中取得突破。
二、重视对体育考生四项基本素质的训练
为了有效地提高考生的体育成绩,教师要注重考生基本素质的训练,克服单调、乏味项目给考生造成的厌倦心理,不断优化多样化的训练内容与手段,确实提高学生在素质练习中的兴趣和欲望。
(一)加强对考生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素质是肌肉收缩克服阻力和对抗阻力的能力,加强对考生力量素质的训练,不仅能增强考生肌肉力量,促进考生上、下肢和腰腹肌肉力量等整体协调,而且能提高考生掌握原地拖铅球、立定三级跳远等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损伤。例如:无器械的倒立臂屈伸、跳起转体、抗阻力臂屈伸及以游戏为主的拖人跑、推小车等练习;还可采用杠铃深蹲、持杠铃片腰绕环、负重半蹲跳、负重上举、肩负杠铃提踵等有器械的练习。
(二)加强对考生速度素质的训练。作为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短跑,它要求考生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终点。这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且肌肉必须具备快速收缩能力的运动项目。
提高学生的跑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考生的短跑训练。教师要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考生的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训练。例如:为了提高考生的反应速度,可采用听不同信号的起跑练习、“长江与黄河”的游戏练习、在跑中听信号改变动作方向的练习以及高抬腿接加速跑、后蹬跑接快速跑、转身不同方向跑等练习形式;为了促进考生动作速度的提升,可采取原地快速高抬腿跑练习、快速立卧撑练习、“橡皮条背拉后跑”等,不仅提高了考生的速度素质,而且为他们熟练掌握技能埋下了扎实的伏笔。
(三)加强对考生耐力素质的训练。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考验着考生长时间坚持锻炼的能力,耐力素质好的考生,能减缓身体疲劳的出现,提高各项目的锻炼效果,为在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考生一般耐力的训练,以速度为中心,以发展无氧代谢和乳酸供能能力为重点,将球类活动、反复练习、持久性的游戏活动、韵律活动、高强度的重复跑以及较长距离的变速跑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不仅能较好地锻炼考生的耐力素质,而且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手段,来激发考生练习长跑的热情,进一步锤炼考生意志品质,更加自信地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更好的成绩。 。
(四)加强对考生柔韧素质的训练。柔韧性是考查考生能否大幅度完成动作的一种方法。柔韧性素质好的考生,能加大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促使肌肉韧带更富有弹性,使考生在训练及比赛中不易受伤。因此,教师要重视柔韧素质对促进考生技术掌握、体能发展以及运动成绩提升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并组织开展有效的训练。例如:前后屈腿、劈腿、多进行髋、腰等部位的扭转运动、摆腿、前后压腿、摆臂做“桥”和垫上运动等练习,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考生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练习的幅度和强度,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三、加强对体育考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重视对考生考试前心理素质的训练,不仅能调节考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提高考生的技战术水平,还能帮助考生克服困境,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为获取考试最佳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加强考生自信心的培养。务必要充分利用熟悉比赛场地的有利时间,强化学生适应训练让考生在考试中减少场地因素带来的心理影响。同时在考试前要端正考生的正确认识和严谨态度, 既要激发其内在的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及责任感;还要注意减轻考生的压力,让队员在考试中胸有成竹、遇事不慌,使考生的技术水平得到稳固的提高,促使他们在考试中的心理准备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此外,教师还要针对考生的心理现状,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会考生自我调节的方法,逐步提高队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自我暗示训练法。这是一种由考生借助语言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的一种提示方法。例如:考生在100米起跑前,可暗示“我一定能起跑快”“我能超越自己原来的成绩”;在原地推铅球最后用力的刹那间,可提醒自己喊出“嗨”,让自己的力量在瞬间得以爆发出来;在进行800米考试时,及时暗示自己“剩下一圈,绝不减速”“我一定能赶超前面的对手”“坚持下去,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等等言语的自我暗示,不但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及时调整紧张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在组织高中体育考生进行训练与辅导时,要结合考生的基础素质、运动能力及心理特征等实际,从高考项目技术特点出发,以全面提高考生身体素质,促进考生专项能力提高为核心,认真做好训练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考生的机能潜力,并采用科学、先进且适合考生素质发展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促进考生带着充满自信与勇气的精神进行训练,全面发展考生的身体素质,并以最佳的状态获取最佳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史永勇.浅谈体育高考生的教育管理[J].新课程当代体育科技,2019(09):78-79.
[2]杨光荣.初中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5(10):113.
[3]莫基荣.体育高考生术科训练探究[J].学校体育学,2019(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