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给学校未来“教与学”提出了新挑战和新思路。线上教学的优势在未来教学形态中,迫使人们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教育,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构建“教与学” 新的教育生态,提升教育质量。
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新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可以降低学生时间投入,促进认知,又可以把教师从低层次的、单调的、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未来教学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健康发展线上教学
“听课不停学”“空中课堂”充实了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保障教学任务的连续性。学校教育将不再是以简单的传授、记诵、标准化选择等作为自己的内核,而更趋向于成为一种关注作为“整体”的个体发展和心灵成长的学问。线上教学设备、教学形式、备课时长、监督学生、确保效果、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听讲效果等,为日后解决教育个性化与规模化难以兼顾问题奠定了基础。
线上教学依靠技术,但线上教学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教育观念,教师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媒介,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明白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立场、体验和感受是什么,同时避免重应试,轻育人。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优质资源共享,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个性化指导、学情分析以及在线互动等都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实现。线上教学倒逼学校和教师去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改进教学,去思考如何进行真实情景和问题的研究,如何按照教材上已有的单元划分和知识点设计线上教育的内容、流程和结构,以保障在线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二、发挥线下教学的传统优势
线上教学并不能替代线下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师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作用更是远大于线上视频和互动,优秀教师自身的魅力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互通仅有线上教学是不够的,了解学生真实的身心发展需求,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个性化课程,以满足并引导他们在审美、趣味、爱好等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发挥好线上教学作用。线下教学需要的是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专业真挚的爱,线下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体现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变通,探寻新的小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让学生有存在感、获得感,这是教师在线上教育所不能解决的。以生为本,深情探索教育,教师亲和、仁慈、关爱,包容、公平,是未来教师线下教育教学的关键。
三、双向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
未来的教学形态将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互联网教育一定要融入教学过程,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凭借互联网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及人才培养方式都将重新定位。
(一)转变课程实施形态。未来课程形态将越来越多体现出虚实融合的立体化形态,课程会越来越多体现出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需要教师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微课、专题资源包和导学案。微课制作要符合线上学习特点,对每个学科的核心知识进行重点开发,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来引领学习进程。
专题资源包主要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提供配套学习资源,包括教学案例、背景资料、参考素材、反馈练习、拓展材料等,支撑学生的完整学习过程,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学案是线上和线下结合课程资源设计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指围绕教材和数字资源,精心设计学习路径,注重思维和学法引导,以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线索自己去探寻答案,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通常课程资源开发更加重视团队智慧,反复磨课并修订教学设计。
(二)统筹设计教学范式。未来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突出知识、实践、育人之间的融合,特别是学科内、学科间、学段内课程融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打破原有教材编排顺序,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采取删减、融合、增补等方式重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根据学科特征和课型内容,实施弹性课时安排,更好地适应大单元教学的特点;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组建教师团队,加强协同配合,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选教学模块,形成特色教学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研究辅导学生的策略,开展点对点的个别辅导或者小团体辅导。
(三)优化教学传统环节。积极尝试“大群体集体精讲、小群体个性辅导”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学习、先学后教、双课堂融合等教与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数据成为判断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统筹安排新课、作业、个别辅导、测验、针对性讲评、个性化指导等环节,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师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尊重学生,在同一条件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减少分层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在分层指导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他们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完善教育过程管控体系。快节奏的教学进度、全流程的线上自主学习、挑战性的教学设计,很可能会带来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并完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体系,推进教育资源与服务治理方式变革,由此实现教学从服务条件的监管到服务质量的监管,从结果的监管到过程的监管。
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构建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李奕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2.《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3.《人工智能时代凸显情感教育需求》 王平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4.《优秀教师本身就是优质课程》 姚跃林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