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例谈及解读 --以《玩镜子》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王贤
[导读] “物质科学: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不同的物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会形成阴影

         一、目标确定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物质科学: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不同的物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会形成阴影。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为“知道”,意为“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感受来探寻知识和规律的一种主动行为,对知识评价的要求在于“获取知识或规律”,要求学生会利用身边常见材料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变化,寻找出共性的特点,总结出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要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展示相关情景,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特点不同,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为好处。
         (二)教材分析。
         1.本部分知识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再来探究平面镜可以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了解不同镜子的成像现象。为下一节《潜望镜的秘密》中对于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作了铺垫。
         2.教材知识的呈现思路。
         教科书首先呈现一段文字:“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我们准备光亮的勺子、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等物品来研究镜子的秘密。”同时,图示勺子、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等物品,提示学生课前准备各种类型的镜子,为课堂探究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科书接着图示了以下内容:一是阳光通过窗户射进来,照到镜子上,一位小朋友在用镜子做反光游戏。先显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又说明了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镜子发生了反光现象,说明镜子能反射光。另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边照边说“镜子中的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镜子中的像与镜外物体的关系。此环节还应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梳妆用的镜子就是平面镜。教村文字指出了平面镜反光及成像的特点。
         接着,教材展示了学生“玩”镜子的情景图,共列举了三种“玩”法:一是利用勺子、表面光亮的金属等,作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照片各种“镜子”中的自己或物体的样子。二是多个同学用镜子反光聚焦到一点,用温度计测试聚光处温度的变化。三是将一物体放在两个平面镜面前,观察平面镜里物体的像,会发现:改变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像的数量也会有所改变。
         在三个活动之外,还有一句卡通人物语言:“设计记录表,记下我们的发现。“目的是让学生针对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记录表,将发现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也表明记录表的格式不固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资料卡介绍了阿基米德利用凹面镜汇聚光线的科学知识击退了侵略者的故事,强化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欲望。
         最后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对各种镜子的创造、发明或应用过程,结合资料卡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玩镜子的经历,所以他们了解镜子能反射光线的道理,也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但是对于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了解,或许他们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对成像特点以及生活中应用知之甚少。他们并不知道不同的镜子成像不同的原理,也不知道由于不同镜子成像不同所以应用也不同。他们已经具备合作、观察、交流以及描述信息的一般能力,但是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通过“玩镜子反射光射中纸板后的小礼物”的游戏,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通过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可以识别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能描述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够对镜子的成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利用图片、视频介绍等手段,学生能够例举出生活中常见镜子的用途,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科学探究。
         (1)能够从玩镜了活动中提出问题:镜子成像有哪些特点?镜子有哪些作用?
         (2)学会对镜子的反射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
         (3)会运用科学知识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4)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玩镜子的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学会对得到的镜子的科学知识。
         3.科学态度。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尽情地玩各种镜子,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且发现。(理性精神)
         (2)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实证精神)
         (3)在交流过程中学会领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不同镜子的特点。(合作精神)
         (4)善于记录、总结分析,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产谨的态度。( 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和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认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了解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够对镜子的成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评价设计
         1.通过“玩镜子反射光射中纸板后的小礼物”的游戏,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通过小组演示、交流,以及用手势模拟光的传播路线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目标一的完成情况。
         2.通过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认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了解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够对镜子的成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记录单的完成以及全班同学的交流情况,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完成情况。
         3.利用图片、视频等,认识到生活中镜子的用途,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播放生活中的例子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拆开手电筒后学生的发现,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完成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