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认知语言学也逐渐变得更加完善,该学科的充分发展为高等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拓展方向。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欧洲,由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共同构成,是当前语言研究的重点所在。该学科揭示了人类对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规律,帮助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进而指导语言教学。
一、认知语言学概述
(一)认知语言学语法观点
该学科作为研究人类大脑思维活动的学科,从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语言进行分析,进而理解人类的思维活动方式,认为语法和语言的使用过程没有严格的区分。例如:“There's a house and then through the field.”这段话无论从逻辑角度还是从语法结构上都不太严谨,房屋作为静态物体,不会出现又消失,但这仅仅是从概念化的观察视角理解的含义。如果换个角度,这句话是作为在火车上观察窗外景象产生的描述,就正是描述观察者眼中的场景[1]。
(二)认知语言学词汇观点
传统词汇教学法在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注重词语的随意性。词汇教学体系作为开放体系,词汇数量庞大,传统学者认为无迹可寻,对于词汇的研究地位相较于语法关注度更低。但由于词汇在语言学习中作为最基础的学习项目,加强词汇研究十分重要。1980年就有着“第一语言教学需重视词汇”的观点。应用语言学中研究的方向大多是语法研究,对于词汇的研究较少,而认知语言学通过发现和揭示语言现象的规律来指导语言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高校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模式分析
(一)掌握构词认知性,增强词义推导能力
英语中很多词汇属于衍生词汇,是从词根的基础上进行变形获得的新词汇。在日常用的20000余个词汇中,有400多词汇以不同形式包含了拉丁语前缀ad-。Thorndike词汇表中,20000个词汇中含有前缀的词汇有5000余个,占总词汇量的1/4,并且其中有80%的前缀词汇是由15个前缀组成的。因此,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对词根以及前缀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扩大词汇量。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认知观点,认为人们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身体体验为基础进行世界认知,通过隐喻映射到自身心智领域,其中包括对环境的认知过程。在对英语词汇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名词容易和数量联系在一起,所以名词的词根容易与表示数量的前缀相连接,如:tricycle,bicycle,pentagon,hexagon,bicorn,quadricorn等。动词词根容易与表方向的前缀相连接,如:depress,impress,express,aggress,digress,egress等。如果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构词的体验认知性,往往能大幅提升猜词的准确率[2]。
(二)利用原型记忆法,加深同类词汇理解
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认为,在同一个范畴之中,各个成员的地位不同,中心成员具有典型的特殊地位,为范畴的原型。英语成为了与中心成员相似的非中心成员。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的。词汇意思也有这样的特征,是以中心词汇为基础,不断向外拓展的意义链,共同组成的词义网络。因此在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应当先重视基础词汇的学习。先学习简单的、使用频率高的基本词汇然后向复杂的、少见的词汇拓展。基本词汇相当于原型与其他非基本词汇有着共通的关系,这些关系特征对于学习复杂词汇有较大帮助,能够成为同义词认知的有效助力。例如:以smile为基础词汇原型可以拓展出许多与smile有关的词汇。simper,sneer,smirk这样的近义词组,都与其圆形词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心词汇都为smile。再如:以walk为基础词汇原型拓展出的有关词汇。wander,waddle,creep,tiptoe,shuffle等,这样的近义词组都是以walk为意思中心进行拓展。
在高校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也应当以原型词汇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教学,这对加深词汇的理解运用有益[3]。
(三)建立意象图思维模式,提高词汇认知能力
作为人类获取意义的主要方式之一,意象图式是运用了动觉、意象、完型三种方式认知外界事物的认知模型。Lakoff,提出了形式空间化假设,对于词义变化以及多义词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对over认知有四个大方向,1,、表示二者的运动关系2,、表示二者的覆盖关系3,、表示二者的优先级关系4、表示终点位置。而对于介词on可总结为四点,1、on的原型意义表示接触关系,如a book on the table.2、除了接触关系,又有了附着的含义,如ring on a finger.3、增添了稳定的整体关系,如the handle on the door.4、在视觉上有接触特征,却可以分离的接触,如shadow on the wall。建立了这种思维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与介词有关的词汇,减少认知障碍,提高认识能力。
(四)激发隐喻意识,培养跨域理解能力
Johnson与Lakoff在1980年提出了隐喻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人的思考过程中也存在着隐喻现象,那么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隐喻意识,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运用比喻表达。由于词汇的多义性,就提供了广阔的隐喻空间,例如:conceive有着怀孕和幻想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就可以在两种含义之间建立隐喻思维,怀孕可以引申出belly、baby等词汇,幻想可以引申出idea、plan等词汇。又如crawl,本意为身体贴地移动,由于爬行的速度十分缓慢,就可以引申出没moving slowly的意义,可以用来描述交通,、云、水流、时间等,可以隐喻事物的活动缓慢。但要注意的是,多义词的意思连接不是随意连接的,而是通过特定的引申机制发展而成的,每种意思的联系都是有所依据的。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高校教师要善于运用隐喻的桥梁对学生进行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意象,生动形象的理解不同概念的联系规律[4]。
三、结束语
词汇学习是新语言学习的基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词汇量不足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传授词汇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词汇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于词汇记忆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以此作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特别是对于词汇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黄章永.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介词多义现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2):197-198.
[2]崔惠茹,刘洺含.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12):18-20.
[3]李瑶,全克林.概念隐喻视角下理工类高校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03):99-104.
[4]刘书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介词多义现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00(0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