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知识能力演化路径研究——基于SECI模型理论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李小娟
[导读] 本文基于SECI模型,通过对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的内涵以及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SECI模型,通过对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的内涵以及特征分析,提出了高校个人和组织、企业个人和组织的显性知识能力和隐性知识能力分类,分析出这几类知识能力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的知识生产、共享、转移和再创造路径。
         关键词:知识能力 校企合作  SECI模型

一、引言
         自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至今,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项目的联合研发,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应。笔者多年从事高教教研教改工作,对大量校企合作案例研究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知识能力的演化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校企合作过程中组织知识能力的生产、共享、转移、传播对于双方知识能力的再创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将基于SECI模型对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为校企合作的协同机制的制定提供基础。
二、研究综述
         自校企合作概念提出以来,学者们对校企合作的内涵、模式进行大量研究。董鑫,吴薇,王奕衡(2014)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刘克寅,宣勇,池仁勇(2015)借鉴匹配理论和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模型。而在知识能力演化方面,Nonaka于1995年首次提出SECI模型,将知识能力分为显性和隐性能力两方面。方刚,顾莉莉(2019)对产学研的协同创新知识转化行为进行研究。周宁,韩传宪,韩小汀,王心雁,刘琨(2019)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例,对产学研知识转移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然而,关于校企合作中涉及到的组织间的具体知识能力的演化路径以及协调机制的研究并仍然不成熟。
三、SECI模型理论介绍
         Ikujiro Nonaka和Hirotaka Takeuchi1995年提出SECI的最初模型,他们在《创新求胜》一书中对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提出新的观点,他们认为知识的创新是在社会交往群体和情境中实现和完成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隐性知识能力”和“显性知识能力”。各知识能力状态间进行不断转化,形成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图1 SECI模型图
四、校企合作知识能力演化路径
1、校企合作行为主体
         从参与角色的角度出发,校企合作的行为主要指:学校这个高校教育教研组织、学生个体、企业组织、企业员工。这四个行为主体所显示或者隐藏的知识能力代表校企合作的整体知识能力特征,是知识能力演化过程中的载体,承担着知识生产、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再创造的职责。
2、校企合作知识能力内涵
         知识能力[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03100373010342627.html]是指组织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能力以及对这些知识、资源、能力进行组织、协调的能力,从而让组织的知识、资源和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知识能力的内涵包含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知识元素,包括基础资源能力以及知识运作能力。其二是组织协调机制,包括知识的学习机制和知识匹配机制。其三是知识能力发展是动态的。
         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的内涵是指企业与高校教育教研机构合作的过程中,高校教研机构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通过内外部的组织协调机制,比如知识的学习机制以及知识匹配机制,实现组织内外部知识能力的转移、共享和再创造的持续动态发展过程,促进高校教研机构以及企业的知识能力螺旋式发展。
3、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特征
         知识能力具有系统性、适应性、开放性以及路径依赖性四个特征。[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03100373010342627.html]基于校企合作中不仅是单组织,而涉及到两个组织以及两个组织的协调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知识能力还有第五个特征,即组织协同性,指高校教研机构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的知识能力转移、知识能力共享和知识能力再创造的协同共性过程。
4、基于SECI模型的校企合作知识能力演化路径
   笔者根据参与主体的角色不同,将校企合作的知识能力界定为以下八类,这些知识能力通过组织内外的协调机制,实现知识能力的转移、共享、再创造的动态持续发展。基于SECI知识能力演化模型,八者之间的演化路径如下图所示:
图2 基于SECI模型的校企合作知识能力演化路径图
         上图所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知识能力演化路径包含三方面:其一,企业内部组织的演化过程,通过知识能力的共享、传播、潜移默化以及再创造等知识能力的学习以及协调机制,实现企业的知识能力升华。其二,高校教研机构内部组织的演化过程。其三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过程中组织间演化,促进高校知识能力以及企业组织知识能力的共同协同进步和升华。
五、结论
         本文基于SECI模型,知识能力界定为“隐性”和“显性”两类,笔者认为校企合作过程中,知识能力可以分为八大类,在学校组织、企业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通过各项协调机制进行知识生产、转移、共享、传播和再创造,使得企业和学校的知识能力呈现持续动态螺旋式上升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鑫,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59-63
         [2]刘克寅,宣勇,池仁勇.校企合作创新的协调失灵、再匹配与发展机制—基于省际校企合作创新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研管理,2015,36(10):35-43
         [3]方刚,顾莉莉.基于SECI拓展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化行为研究[J].软科学,2019,33(06):24-29+36.
         [4]周宁,韩传宪,韩小汀,王心雁,刘琨.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研究——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6,9(06):516-5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