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城市社区法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社区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其途径。
关键词:城市社区;法治教育;重要性;问题;途径
社区法治教育是指在特定社区地域范围内,承担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对所有社区居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法律知识和理论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形成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培养法治精神,付诸守法行动。在提升社区居民法治素养的基础上,形成社区良好法治环境,从而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社区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1、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与法治是广大群众政治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是目标,法治是保障。社区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调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2、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族道德文化水平,既要靠正确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还要靠社会主义法治的规范和维护。社区法治教育是通过各种法治宣传和依法治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纪律的约束力和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意识。社区法治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3、是新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开展社区法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指针,通过法律宣传和依法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建制,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及依法调解公民间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有效维护基层的社会稳定。
二、城市社区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缺位。对社区居民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难以认识到位,法治教育在社区教育中较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管理者认为法治教育是事倍功半、难出实绩的事情,而社区居民认为法治教育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事情。社区法治教育更多是响应政府的要求,往往是应景式的执行为主。
2、保障缺乏。法治教育就其内容而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往往缺乏深厚的法律知识储备和用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的制约,法治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到市场化大潮中法治教育人力、设施的使用,致使法治教育无法正常、深入开展。
3、途径缺漏。社区法治教育的内容常着眼于法律知识、法律术语和法律条文,方式常是课堂讲授或讲座,即使利用志愿的法律专业人士,也是习惯于单一模式讲解法理,缺少通过多样形式将抽象的法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的方法,沿袭传统方式开展活动抑制了社区居民学法的热情。
三、城市社区法治教育途径
1、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法律培训。在法治教育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的教育对象。要促进全面普法目标的实现,必须先确定社区工作者为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抓住重点,带动全面,是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方法。
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社区党员干部,干部知法守法并严格执法,使他们树立起依法办事的观念,切实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身作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以此保证法治教育顺利开展。
各级党组织依法执政,公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在社会形成良好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信法、守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化解纠纷,最终实现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目标。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觉悟,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专职城市社区法治教育宣传队伍,是确保城市社区法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首先要调动社区党委以及社区居委会中领导干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性,转变他们以前单纯的照搬照抄上级指示的方式,改为积极主动的寻求法律进社区的新方法和新载体、新手段;其次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培训活动,加强对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公正司法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学习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建设社区法律志愿服务体制。城市社区法治教育中,仅凭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动员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志愿加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法学专业的高校师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与服务社区,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讲解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律师等擅长法律事务的工作者可定期选派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以执勤的方式为社区居民进行法律咨询解答服务。社区管理的组织者,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这些法律服务的志愿机构,在社区内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站,以方便社区居民进行法律咨询。
3、与时俱进拓宽路径。加强社区法治教育众多路径中最具影响力和适用性的路径便是建设智能社区,其主要载体是数字化新媒体,通过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站、创建微信公众号、制作手机法律服务APP、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等,帮助社区居民利用网络法治学习平台灵活便捷地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完成法律知识的考核,还可利用网络法治咨询平台,让社区居民随时预约和提问,及时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遭遇各种法律问题寻求帮助的需要。这一新型路径既正视“互联网+”背景,又尊重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意愿,还可促使社区法治教育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教学过程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优化调整教学资源,更好地帮助实现法治教育理想——个性化教育。但社区法治教育智慧社区的运用要注意克服网络学习的碎片化倾向,设计学习内容时必须注意法律系统的完整性,以消除社区居民对法律理解的片面性。另外,还要考虑到方便性和公平性,更要遵守网络法规,避免社区居民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发生。
4、培养居民用法能力。学以致用,学法的根本目的是能运用法律。在法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学法与用法间的关系,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对待学法与用法的辩证关系。只有认真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准确地运用。在向人们传播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知法守法意识的同时,注重结合时代特征,指引人们把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扩大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不断需求,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法理学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将法律分为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法系。其中,实体法是法学大学生主修的法律课程,其主要包括规定和确认人们所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具体的法律有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这几部法律宣传的较多。程序法则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重要保障,法学大学生的学习程序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运用。其法律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能使社区居民熟悉法律程序,明确法律纠纷的解决机制,提高社区居民运用法律的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法治教育工作中,都比较注重实体法的传授,忽视程序法教育是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对程序法教育,尽快转变社区居民重视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努力强化社区居民的程序法意识。
参考文献:
[1]刘芝澄.社区加强法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法学杂志,2019(09).
[2]陈莺.增强社区法治教育实效的举措研究[J].中国司法,2019(06).
[3]刘英.关于加强社区法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