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习课不再“炒冷饭” ——以《周长与面积》复习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倪晓玲
[导读] 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

         摘要: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楚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实际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复习课要在有意义的趣味活动梳理知识、整合学科内容,让学生对旧知有新的理解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温故知新,使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点,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到环环相扣。
一、复习课的作用与价值
         小学数学复习课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第一,学生复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知识点不扎实、对知识理解不深入的问题,进而认真分析知识,从多个角度思考,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第二,教师在复习课堂上不仅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复习新知识,还应梳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想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能够使学生自主复习、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按照教材目录认真复习各个章节,同时在复习时分类梳理各个单元、章节中的知识,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复习新旧知识,以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在自主复习中重温学过的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此外,学生在复习时对于不同的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及时解决心中疑问,消除疑惑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其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课程的重难点,可见,小学数学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复习课通常存在的问题——炒冷饭的问题普遍存在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楚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何改变零散地复习知识点、机械重复练习的现状,我对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进行了概括和整合,用情境串联知识,在趣味活动中提升能力,现以《周长与面积》复习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以喜闻乐见的情境串联课堂,用通关挑战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复习活动的兴趣
         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是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缺少实际的生活经验,容易混淆概念。本课我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修改“淘气的数学日记”的教学情境,以喜闻乐见的情境串联《周长与面积》的知识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现淘气日记中用错了面积单位闹出了笑话,他们跃跃欲试帮助淘气修改日记,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修改日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面积很小的物体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面积很大的物体用平方米做单位,一般大的物体用平方分米做单位。整节课体现分层教学,层层递进、从易到难,设计了四关挑战,每一关挑战过后学生根据答对情况给自己点亮相应颗数的星星,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激起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调动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建立直接经验与新问题之间的联系,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在学生修改完日记后,我适时以送锦囊的方式引导学生记住生活中常见的三个物体面积,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教室地板四块地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在选择面积单位时可以以这三件物体作为参照物。

面积单位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抽象不好理解,从动手感知身边熟悉的物体面积再扩展到认知其它物体的面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经验与新问题之间的联系,真正起到复习课查漏补缺的作用,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逻辑思维。
         (三)利用直观图式,突显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联系,建构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
         新课标强调: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低年段孩子主观思维要高于抽象思维,所以我精心制作颜色分明、动态呈现的课件,利用直观图式,动态呈现周长是由若干条“单位1”的线段围合而成的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是由若干个“单位1”的正方形铺满图形的面的大小。在解决“一副画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留5厘米的边装裱进相框,求四周留边的面积是多少?”问题时,我用不同颜色的边框区分画、相框两个长方形,再用粉色动态铺满留边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很快能理解求四周留边的面积就是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课件的动态呈现突显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联系,构建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
         (四)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有更为深度的理解。
         学生学习完周长和面积之后,常常会混淆这两个概念,特别在解决问题中经常出错。所以我设计了“淘气动手量了家里客厅的长是5米、宽3米,算出客厅的面积是16米”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表达看法,引发强烈的认知冲突,“除了单位写错了,还有别的错误吗?”、“三五十五很好算呀,粗心的淘气是如何算出16的呢?”我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度的理解。
         数学应该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本节课我设计了“淘气家厨房要重新铺地砖,需要不同规格的地砖几块?”的问题,借助主观图式加深学生对平铺图形面积的理解,知识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数学思维。
         三、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延迟评价的策略
         复习课中常会用学生平时出错比较多的题目,我在课堂中对学生的错误不急于马上纠正,有意采取延迟评价的策略。如果简单化地处理,用告诉、说教的方式纠正错误,转变观念,往往收效甚微。纠错最好的方法,是把学生置于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引发他们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发生对错误的自我否定。
         (二)深度对话的教学策略
         在交流过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求面积的“方法”,更要关注方法背后的“想法”。“两平方厘米有多大?”“淘气是如何计算出16的呢?”“大长方形包含着哪些面积?”我通过追问、点拨,引导学生追寻方法背后的东西。“想法”比“方法”更为重要,只有弄懂方法背后的想法,才能将知识点“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孔子曰:“温故能知新”,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如何“不炒冷饭”,能够站在更高的站位上,俯视旧知,对旧知有更多新的认识、思考与理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分析中总结,在反思中前进,最终促进小学数学课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李仁相.小学数学课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速读(2017.01)
         [2]石锐.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作用及有效措施.神州(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