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同呵护生命的成长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第6期   作者: 邓妩君
[导读] 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实际上他们还很不成熟。

         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实际上他们还很不成熟。同伴的轻视、老师几句尖锐的话都有可能引发孩子内心自我评价的失衡。
         是什么让还在花季的孩子选择轻生、不再留恋世界的多姿?又为什么如今的孩子愈发脆弱,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失败?近几年,关于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并有上升趋势。于是,社会对直面生死的生死观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生死观教育也成了摆在家长、老师面前的一道题。但是,不少家长却并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死观的教育,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认识生与死。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耐心地问问孩子的真实感受,仔细听听孩子为何会这么想,分析它可能造成的后果。生死观没有正确错误的说法,每个人对生死的理解都不同,有人看淡有人重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去理解生与死的意义,而不是灌输。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一、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一个人抗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学会从容应对变化,泰然面对困境,比起学习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和迫切。
         为什么孩子心理弹性差?
         1、父母过于宠溺,凡事为孩子包办。
         现代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都被当成掌上明珠对待,打不得骂不得。父母凡事为孩子包办,使得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心理方面,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心智不够成熟,一遇到困难就只知道向父母寻求帮助,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强,无法自己面对挫折失败,心理弹性差。
         2、孩子经验不足,容易被打垮。
         除了被父母过分宠溺,而变得娇生惯养外,也有一些孩子由于年纪还小,总是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幻想,一旦现实出现与自己想象相矛盾时,就很容易陷入消沉的情绪之中。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容易手无足措,被困难打垮,导致心理弹性差。
         现代的许多孩子“心理弹性”差,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父母不妨试试“挫折演习”,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勇敢面对生活的风雨。
   首先,多给孩子创造挫折的环境。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折射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挫折演习也是一种情景模拟,通过给孩子创造挫折的环境,锻炼孩子处理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面对挫折的时候拥有沉着应对的能力。
         其次,放手孩子,让他独立完成事情。
         鸟儿大了,终究回飞出父母制造的温暖小巢。孩子又何尝不是呢?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有些路需要孩子学会自己一个人走。父母也不可能为孩子包办一生,孩子总是需要学会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
         最后,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漫漫,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学会吃苦,在挫折中成长,才能更好的走向成功。
          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并非是天生的,只有经过后天的不断经历积累经验,才能勇敢地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适度给孩子设置障碍,开展挫折演习,解决孩子一遇挫折就奔溃的难题。


二、清明祭祖,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死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人们比较忌讳谈论死亡。平日里。大家一般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然而,一些特定的节日是进行死亡教育的契机。
         例如:清明节,作为一个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对孩子开启生命教育不会显得突兀,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为孩子开启福流体验,找到生命的热情所在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进入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时常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和周遭的变化。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用一个词-福流(Flow) 来形容这样的境界。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父母也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福流的体验。那么,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尊重孩子自发的兴趣。看连环画、攒糖纸、刺绣、收集书签,这些自发的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往往能让孩子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就有一种自己拥有整个世界的愉悦体验。
四、生命的每一种形式都值得尊重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饲养宠物、种植花草是很多家庭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会把小动物当作亲密的朋友,向它倾诉心声,也会把那些花花草草看成是一种生命的陪伴和延续。
         在我们看来,这一切都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时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逐渐了解小动物的各种行为和表情的意义,能知道植物开花、结果、凋零的自然过程,从而领略到生命的美丽与短暂,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进而尊重生命的每一种形式。
         1、小女生养蚕三年,体会生命的成长变化
         几年的养蚕经历,使六年级女生青青亲眼看到蚕的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的自然生命历程,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比同龄人更加深刻的体会。
         从精心养蚕到和蚕蛹告别,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渐渐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和爱护的,生命和生命之间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
         2、和孩子一起动手养几盆花,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是在看电视、玩游戏中度过的,如果父母到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生命力。
         尝试让孩子养养植物,欣赏植物之美,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生命力。
         3、在大自然中散步游玩,见识各种植物
         在游玩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主动介绍沿途所见各种植物的名称、习性和各种相关的故事,也可以说说自己小时候知道的一些相关趣事。这些都会让孩子对植物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之后再跟他们提出种植要求时,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4、宠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安慰
         与家里的宠物交流是儿童获得安慰和友情的一种源泉。常能听到小朋友说:“小动物是我最好的朋友。”
         心理学家将这种宠物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归功于宠物的非歧视性。小动物不会在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是不是个好学生,也不会在意他是否办了傻事或者是否调皮。不论孩子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挫折,小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抚平心灵创伤,恢复自信.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我们在关注着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今天,思考儿童生命的抉择能力,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生命教育的话题,它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文化熏陶、对生命的认识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期待,我们更要努力地让孩子珍爱生命。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创新‘家校共育’途径的实践与探究”(课题批准号:SJY-1613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