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并非只存在于课堂中,实际上生活中的数学也是学生从小到大一直都在接触的,而数学教学便是将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课堂来展现到学生面前。但由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导致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将课堂教学联系到生活,导致原本就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学习效率难以提高。而对于职高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本身要归于生活,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应用数学,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本文主要针对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意识
引言:数学是学生从幼儿园便开始接触的学科,但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已经由最开始的学习内容逐渐与现实“脱轨”,逐渐转变为晦涩难懂的公式、符号、概念等。实际上数学知识仍然是源于生活的,但由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问题,即使掌握了数学知识和算法,却没能将知识向着应用去转化和理解,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学习数学而学习数学,数学应用意识也较为低下。针对这一现象,老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教学与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离不开老师的意识作为基础,虽然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教学地位,但老师仍然具有指导者这一重要定位,而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数学应用意识也直接会影响到学生。若老师具有数学应用意识,那么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应用意识来设计教学,因此教学内容也会带有明显的实际性特征,能够让学生也感知到生活中的数学。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侧重知识的讲解,并未进行拓展与联系,导致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应用方法和技巧都没能让学生接触到,实践教学也存在严重缺失。因此,老师需要提高教学方面的数学应用知识,这不仅能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成效,也是推动老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不断改进教育理念、重塑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对数学教育有着明确的认知,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实践。此外,方式方法也至关重要,掌握好灵活的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灵活[1]。
二、教学内容需要取材自生活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意义的,运用自身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为学生带来成就感,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实际内容作为素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可以设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索和思考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又在问题解决后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如在教学“等周问题结论”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一位木匠需要制作一个水盆,所用的木材只有底面为圆形,其他的模板都是全等的长方形,所以怎样设计侧面木板和盆底面夹角才能让水盆的容量达到最大?”通过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会对问题内容产生好奇心,自觉想要解决问题,并在探索问题时了解到水盆设计中的数学,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形成应用意识的同时也学会应用。
三、通过问题式情境深化学生的意识
问题式情境指的是老师将问题作为主线内容来构建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情境时对问题具有逐渐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中对问题产生兴趣,提高问题探索的积极性。问题式情境的构建需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从情境中获得新的知识理解和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数学应用意识的激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式情境,将提高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作为导向,建立一个生动且有趣的数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来揭露事实中存在的矛盾或学生主观理解方面的反差,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合理的问题式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能够让学生灵活发散想象,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获得能力与意识的提升[2]。
四、结合数学建模,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数学建模水平对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数学建模需要让学生将数学问题整合为一个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之后再通过建模的分析结果代入到数学问题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结合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便是将问题由实际转向理论层面,再归于实际的一种流程,而这种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明显的帮助。
结束语: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任务,需要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成为一项技能。而这也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只有实现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才能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凌娟.应用意识在高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培养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2]王殿元.浅议培养高职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