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择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林业类院校,对比其他类型院校,分析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劣势、优势。结合当前的全国林业类高校发展状况,分析林业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对林业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作初步探讨,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竞争力
0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其中林业所占土地资源比重较大,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在全国各大行政区林业类院校广泛分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人才成为了大多数林业类院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今土木工程专业在林业类院校之中广泛分布,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发展、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值得研究。
1 我国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学科设置概况
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各大林业类院校之中皆有分布,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不同院校形成多种多样的学科特色。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依托学校本身优势专业的基础上,通过促进专业交叉,形成了以钢木结构为主、兼具生态建设和绿色建筑的学科特色;东北林业大学坐落于东北寒区,为其开展具有高寒地区特点的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并且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和道路勘测设计综合实习模式;南京林业大学在其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土木工程学科与工程环境、交通规划等学科相互渗透。由此可见,全国各地林业高校因地域、学科状况等条件的差异其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2 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劣势
2.1与林业类专业相比
纵观林业类高校的学科发展历史,土木工程学科在林业类高校的整体发展中还处于弱势地位,其学科基础较为薄弱。部分林业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学科全、专业广等,忽视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存在着学科偏颇、综合性差和院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期以来,多数林业类高校以“涉林专业”为重点发展对象,“非林专业”逐步发展。因此在林业类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相比于林学、园林等林业类相关专业,其学科基础差距较大。并且土木工程专业所开设实验项目的实验内容都较为基础,土木类相关专业学科种类发展不齐全,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2.2 与理工类院校、综合院校相比
从横向来看,林业类院校与工科院校、综合院校相比,土木工程学科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差距还十分明显。理工类院校具有较为厚实的土木工程学科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更为先进,教学经验积累较多,社会知名度高,其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在某一地区内影响力大,并且工科专业类别齐全,而工科中的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同小异,为此节约了许多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更加高效。多数综合院校组建于20世纪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时期,因此在组建初期就具备了一定的学科教学基础,并且学科类别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学科交叉融合,学科的综合发展更为全面、融合更为充分。
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密切,因此在学科转型发展时更加顺利,在能够保证高标准办学的前提下,土木工程学科能够不断地创新发展,如土木工程与计算机3D技术的结合、土木工程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结合等都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综上所述,与理工类院校和综合院校相比,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方向较为模糊,在实验设施基础上与前二者相比差距较大。
3 林业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优势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此计划为林业类院校的发展注入新能源。在此背景之下,林业类院校得到了发展契机。因此将土木工程学科与木结构建筑、绿色建筑、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是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一大优势。以木结构为例,木结构建筑以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产业界和国家的重视而发展迅猛,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与现代学科相融相伴发展的学科积淀,发展还比较滞后。国内木结构建筑目前主要构建于土木工程或木材科学基础之上,是为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结合,但往往会有学科之间结合不充分、分层的情况,而林业类院校在非林业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之中加入了林学特色课程,学生在学科融合之时就更加容易接受,这就为学科的融合打造了基础,因此林业类院校在木结构建筑等学科的发展上有较大的优势。
4 林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竞争能力思考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林业类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树立了一面独特的旗帜。但其整体竞争力与其他高校相比仍然不足,因此应该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不断加强土木工程学科自身建设,打造一套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同时发挥地域与林业类专业的优势,通过林业类专业拉动其他专业发展的方式,形成有林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在各大高校之中的竞争力。通过院校特色专业优势,吸引高层次人才,围绕高层次人才打造团队,通过高层次人才来牵引学科的跨越式发展,由此就具备了学科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与此同时,可以开展互换生交流活动或暑期夏令营,以此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使培养体系趋于成熟。
5 结语
近年来,林业类院校土木工程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土木工程学科目前发展还不均衡,其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对此林业类院校不该舍本逐末去追求学科的转型发展,而是不断完善学科基础,增强土木工程学科的硬实力,同时发挥自身特色专业的学科优势,将土木工程专业与林业类专业结合,形成具有林业院校的学科特色,培养出具有林业特色的土木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坤,胡雨村,刘学彦. 高等林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6)
[2]董春雷,万辉,杜官本. 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
[3]冯新,肖宏彬. 林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特色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17,20(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方比德,男,壮族,1998年生,广西人,本科生。
通讯作者:刘德稳,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重点课题(ZD201702);西南林业大学创新精英班项目(土木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创新导师工作室项目(土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