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形势下,教研工作如何基于传统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实现教研职能、教研工作的转型,是摆在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林芝市教研室在优化区域教研方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区域教研的重要性
“区域教研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缩小教学差距、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区域教研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教研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引领、校际联动、成果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以弥补单一教研形式的不足”;二是区域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有益补充和辅助,可以整合区域教研力量,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均衡发展。目前,进入新课改后,在教师发展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开展区域教研在教育理念上的困惑以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与探索,通过小型、多样、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育交流、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区域教研的突破方式
创新教研机制,推动“教科研训”融合发展 为适应教研工作范围拓宽和职能转变的形势,我们在机构部门设置、岗位人员安排及用人机制上,集教研、科研、师训、信息“四位一体”,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集中攻关。
(一)创新教研机制,推动“教科研训”融合发展。为适应教研工作范围拓宽和职能转变的形势,我们在机构部门设置、岗位人员安排及用人机制上,集教研、科研、师训、信息“四位一体”,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集中攻关。在教科研队伍的组成上,我们建立了一支由专职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等组成的教研“集合体”,构建了“点(教研员)——线(学科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教研组)——面(学科名师、骨干、学科全体教师)——体(各学科骨干、区域全体教师)”式教研新网络。各部门、各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科研为先导,教研为重点,培训贯全程,信息搭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实现了教研工作运行机制由单向型、单干型向多向型、合作型转变。
(二)构建三级教研模式,实现教研网络立体化。以校为本是教研工作创新的实施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区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多样性需求,我们建构了立体化教研网络,包括区域、片区、学校三级教研渠道,创立了“区校联动、校际互动和校内活动”的教研工作三维模式。其中区域联动引领各校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专题研究为依托,以案例分析为切点,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的研究,并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区内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共享。校际互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教研互动,实现资源互补、经验共享,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校内活动包括校级教研、学科组教研、备课组教研,基于问题和需要,开展以专题论坛为载体的全员培训、以课例研讨为媒介的现场指导、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的同伴协作,有效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优化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
三、开展区域教研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设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活动的设计是教研的核心任务,“如何使教研内容与教师需求相统一”是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对新课程的困惑主要集中在“新教材怎么教”及“怎么考”两方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以市区骨干教师和各校教研组长为核心,以课堂为立足点,以专题研究为导引,以公开课和学术讲座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思路。对各个阶段的教研活动进行了细致分析与精心设计。以上教研活动各有特点和作用,各项活动相辅相成。
1.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活动。针对教师对新课程的困惑,我们将教研内容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公开课、研磨试题为主。定期开展包括教材分析研究、复习备考研讨等主题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备课活动,定期开展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区域教研组的公开课主要分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多以同课异构、跨校上课的形式进行,并由专家、优秀教师现场指导。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统一测评,并组织研磨试题活动。
2.着眼教科研能力提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迅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通过课例研究,教师们对教育教学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教研的目标重点放在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上,主要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教研组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开展专题研究,把教育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围绕学科特点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尝试在区域内联合开展各个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3.固化教研成果。将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教研成果并进行固化,既可以提升教研的整体效果,又能够将优质资源扩大化,为其他教研团队提供借鉴。区域教研组几年来积累了如下教研模式: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学问题研讨式,即问题收集―资料搜集―同伴交流―专业引领;以公开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课例反思式,即集体研磨―反思实践―再教设计―资源共享;以课题研究为目的的专题合作式,即专题研究―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智慧共享;以网上交流为主要手段的资源共享式,即发掘专长―引领学习―实践应用。
四、区域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区域教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以往各校的教研活动普遍缺乏自主性与深入性,区域教研共同体利用区域教研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教研资源,对片区内各校的教研组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弥补了各校单一教研活动的不足。调查显示,85%的教师认为区域教研活动对自己有较大帮助,非常认可教研活动对其专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教师们喜欢聚焦课堂教学的教研内容和“公开课”“磨题”等教研活动。区域教研成为学校之间协同合作、相互开放、共谋发展的一种教研模式。区域教研的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的目的,开阔教师以及学校的视野,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区域教研突破了原本自上而下的单线教研工作模式,极大地挖掘了教师作为教研主体的潜能,有效地推进了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区域优质教师资源的价值。区域教研联合体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区域教研联合体内各校的校本教研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研究能力。通过区域教研,教师们深刻意识到教育需要合作,教育需要分享。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们希望参加内容聚焦在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希望参加有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并且希望这种专业引领能够深入、持续、长久。同时,多数教师认为区域教研活动的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需要改进,需要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