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0期   作者:曹纯红
[导读] 微课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自身在课堂上讲授单个知识点或多个相互联系知识点的场景运用拍摄工具保存并分享到与学生共享的资源平台上,便于初中生在课余休息时间进行观看。
        摘要:微课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自身在课堂上讲授单个知识点或多个相互联系知识点的场景运用拍摄工具保存并分享到与学生共享的资源平台上,便于初中生在课余休息时间进行观看。学生还可以将观看过程中理解困难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或单独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最终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研究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具象直观的特点,以视频形式为主,教师可将教学重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微课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视频和辅助资料两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课堂学习提供帮助,使其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微课运用,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动微课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主要采取教师一对多的教课模式,在教学任务紧张的时候还会出现应试教育中经常发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些枯燥乏味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会逐渐消磨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浇灭学生内心中求知的火苗。同时,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起到被动聆听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氛围较为凝重,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也造成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较差,教师难以通过课堂反馈正确把握学生对初中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造成教师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异的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微课视频往往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成为教师最得力的教学工具。微课教学模式中大量知识点的讲授也可以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眼界。同时,在严肃紧张的课堂教学中穿插入十几分钟的微课教学,还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在学生容易走神时给予学生最能吸引注意的关注点,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度。同时,幽默风趣的微课视频还可以调动语文课堂氛围,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但也有极少数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不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作用,将抽象内容以直观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中,该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而了解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具体样式,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苏州园林,对于文中描述的苏州园林风貌很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在课前搜集苏州园林相关图片制作微课,与音乐相结合,将文中的抽象描述转化为直观的视听体验。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解说,加深学生印象。


二、运用微课模式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语文是学生们的母语,也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所以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一定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够让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整节课都会给学生们讲解教材中的重点以及考点,学生们在课堂中感觉不到语文学科的乐趣,对于语文学科的掌握能力也没有达到语文老师的预期程度。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化,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调动起来,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春》这一课时,我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作者朱自清笔下的那种春天的美景,在课前制作微课课件时,在网络资源中找到了与教材内容很吻合的视频,让学生们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更深入的感受课文的内容。课上我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下作者朱自清,朱自清笔下的散文写得非常生动,不仅把景色恰到好处的描写出来,还能引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那种万物复苏的美景之中。然后我把微课的课件打开,把春天万物苏醒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又请一个学生来朗读这篇课文。所有的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去体会作者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感觉。通过微课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沉浸在作者笔下春天的美好之中,这样不但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课文。
三、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突破语文重、难点
        纵观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用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具体知识的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压制,另外,学生被动接受来的知识实际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为此,我们需要找到一条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了解到微课视频所具有的积极优势之后,我将其合理引进到了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活动中来,学生们的反馈良好。例如:《散步》这一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那种人性美,但是若仅仅只是依靠教师们语言上的描述,效果势必不甚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便合理运用了微课技术。首先,我所播放的微课视频中出现的第一张PPT幻灯片为对文中四个人物的概括,其中,对“我”的概括为“善良、孝顺”,对母亲的概括为“善解人意、爱护小辈”,对妻子的概括为“贤惠”,对儿子的概括为“聪明、懂事”;微课视频所呈现的第二张PPT幻灯片又以一张示意图的形式将四个人物之间彼此的情感进行了说明,其中,“我”与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是双向箭头的“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是双向箭头的“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则是双向箭头的“祖孙情”,这样一来,几个箭头、几个简单的走向便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我”、母亲、妻子与儿子四人之间那种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这显然便为接下来学生理解《散步》这一课文所传递出的人性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突破语文重、难点的价值得以充分凸显。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地区,但是对微课的真实效果以及应该达到的目的,从目前来看还有所不足,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以便让微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找到目前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微课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倪云鹏.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9):90-91.
[2]宋鹏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27+129.
[3]李晓琴.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38.
[4]戴兴我.微课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2019(17):40.
[5]陈岗.初中语文教材同步型微课的开发[J].文教资料,2019(24):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