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0期   作者:彭雪梅
[导读] 语文在小学学科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要:语文在小学学科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作用着学生今后综合素养的构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小学语文实施教学的基础导向。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此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学生
        核心素养是学生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而获取的关键能力,它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标准,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在实际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则需要教师完整、准确地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进而在各个环节进行体现。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有效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本文即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重视基础语言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更深入地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基础语言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转化,并且进行完整、规范的表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语言指导更多停留在拼音、朗读、书写方面的指导,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以致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水平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深化语言知识的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词汇、语段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比如设置情景对话、组织辩论赛等训练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发展,为今后个人语文修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1]。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内容为例,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确定学生具体要掌握的生字和词语,使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为后续课文的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生字和词语卡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其次,在语段的理解上,教师要相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比如在第一自然段阅读后,向学生提出“这段主要讲什么?”等相关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理解语言,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从而积极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强调语文创造力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学生语文创造力和鉴赏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是极为匮乏的,以致于学生的文学修养难以得到提升,语文综合水平较为薄弱。而核心素养具有人文性内涵,对于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在此方向的引导下,教师需要拓宽语文教学目标的维度,渗透多种美学内容,在课堂中引入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塑造文学修养。但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尚且不具备较好的理性思维,教师需要运用直观、趣味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以讲故事的模式实施教学,初步调动学生兴趣,进而通过故事情景的深入焕发学生的想象力,构建个人独立的思考空间[2]。

在此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获取良好的体验感,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视频、图片等元素,以创造动态化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调动个人的感官去领取阅读深层含义,体味其中的情感。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内容为例,在体裁上这是一首歌韵文,语言优美,且极富童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创造力。然后在学生浓烈的好奇心中引入课文,指导学生准确识字、读准字音,然后通过流利地朗读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儿歌编创,通过音乐、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启发,使学生编写趣味性的歌曲,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语言创造力。
三、注重语文思维引导,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课改深入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关注,同样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以此为方向,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应用语文知识,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应用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基础文字的理解,还需要指导学生了解行为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深入探索文章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表达模式,进而在个人写作中应用所积累的素材和框架,学会迁移和融汇知识,以灵活性的思维来提升个人学习的效果[3]。此外,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教学中引入具体、形象化的情景,帮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的同时,树立应用思维,在不断地训练中强调知识应用水平。比如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教学目标,设置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全面解答问题,充实自身的语文思维,同时提升应用能力。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会意字的结构特征,认识11个生字,并且要会写“林、木”等5个字。按照教材的编排,学生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掌握具体的生字。但教师要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思维,比如向学生详细诠释“众、林”等字的实际含义,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呈现相应的图片,指导学生以简洁、直观的图像来理解会意字构字特征,从而激发个人自主识字的兴趣,为今后实际应用汉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由于核心素养具有人文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设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汉语言文字,发展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修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则要运用模拟情景、分层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基础语言知识、创造力、语文思维等方面取得进步,以通过教学全过程渗透核心素养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利珍.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 中华少年, 2019(6):133-133.
[2] 郭爱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20-21.
[3] 王芸.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18, 000(00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