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教授,还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本身入手,分析并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效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教会小学生正确应用汉语和汉字,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训练学生正确感受他人思想和阐述自我思想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小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思想、有深度、能够正确使用汉语和汉字的人。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成果,教师就必须抛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记忆规律,围绕小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动地位,对学生开展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保持着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关系。教师面对学生总存在着一些人生导师般的俯视感,学生面对教师则总有一种畏惧感和距离感。师生之间这样的关系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果,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也不利于教师更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因此,借由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机会,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让学生知道不要迷信教师的权威性,要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匿名信的方式提出意见或建议,培养学生诚实、勇敢、不惧权威的品质,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总结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二)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教学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教学内容和环节往往能够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们更顺利地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教学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四年级上册《麻雀》课文为例,文章中讲述了一个老麻雀为了小麻雀挡在猎狗面前的场景。教师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小学生准备麻雀标本,让小学生近距离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准备麻雀的图片、讲解视频,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从数据上对比猎狗与麻雀的体型差距,也可以从实物大小上给予小学生具体的视觉冲击,让小学生切实了解到老麻雀飞下来挡在小麻雀身前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交流几乎只局限在师生之间。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是成年人,与自己在思维方面有较大的距离感,而同学才是同龄人,所思所想所感一致程度比较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提高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比例,适当压缩师生交流比例,用同龄人的思维碰撞来开拓小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同时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国外很流行、国内还不普遍的教学活动形式,能够锻炼小学生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倾听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综合考虑小学生学情、差异的情况下为小学生进行分组,设置课题引导小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和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协调组内学生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引导正确、有意义的辩论和交流,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核心素养。
(四)重视引导小学生的预习
预习,是教学的第一步,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环节。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小学生一边要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一边要思考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提问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小学生手忙脚乱,影响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始前一天给小学生留下预习任务,让小学生先行熟悉课文内容,带着预习的问题来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这是一篇成文背景距离较远的课文,教师可结合内容,为小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收集与革命者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熟悉生字词;尝试回答教材的课后问题。在预习任务的引导下,小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收集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围绕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进行培养,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小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蔡银辉.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喀什大学,2020.
[2]高玉荣.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