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要让小学生运用不同的而思维方式去解答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还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老师不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够对他们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等,因此数学教育工作就没有有效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的情况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解决问题;实效性研究
引言: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最为关键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很强的思维,但是因为他们受年龄的限制,所以在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时,难度会比较大,在实际学习的时候也会感到害怕。所以老师在教学数学的时候,必须要设置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性,从而有效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
一.培养小学生掌握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进行解题时其步骤主要是先分析基本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对其分析探讨,最终得出所需要的结论。数量关系是指数学课程中加减乘除法所涉及到的计算问题,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更牢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要加强他们基本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法则的理解。因此,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加深他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掌握,还需要小学生理解其中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此外,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进行概括和整理,比如:总价=单价×数目等。案例:树上有200个苹果,小华摘了100个苹果,小美摘了50个,那么小美摘完之后树上还有多少个苹果?小华比小美多摘了几个?小华和小美都摘完又剩多少个?以及小美比小华少摘了多少个苹果?这些都是低年级的学生所要掌握的题目,案例中运用到了减法的运算,逐渐的增加运算的难度,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1]。
二.积累解题方法
1.分类方法进行整体题目的条件
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讲解题目的过程中,部分教学问题和求解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第一次进行阅读数学题目时,有可能会忽略,所以老师在实际讲解数学题目时,可以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整理有关的条件,防止在解题的时候出现遗漏已经知道的条件或者重复的情况。
2.化归方法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在教学小学数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化归的方法,把负责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尽快的掌握解题的技巧以及方法。例如,课本中运用很多形象逼真的图片,给学生展现出现实生活里面的事物,让他们从三个铅笔以及三只猴子等物体中学会“3”这个数字。
3.类比方法进行推导未知的解题方法
首先这种解题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是随处都可以看到的,比如几何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尝试应用这种解题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水平。
此种解题方法是利用两个相同以及相似的事物来推导出未知区域的相同以及相似之处,进而有效的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进行小组合作来探究问题
要想让小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老师要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有的时候可能没办法自己完成数学作业,所以就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数学任务,小组合作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进行分工合作的方式一起来探讨其中的数学奥秘,然后同学之间也能够互相配合和互相帮助,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也有一些老师会担心学生之间会相互说悄悄话或者开小差,于是老师就会掌控整个数学课堂,这样不但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信任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而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0的运算”时,我提前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展示一些0 的运算例子,让他们计算出答案,我这个时候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我刚刚给大家展示的计算公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要怎样去分类呢?每一种类型其运算特点又是什么样的呢?然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把他们分成三到六人的小组,各个小组之间再互相进行探讨。最后,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要阐述自己的论据以及论点,然后其他的小组在进行提意见,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说明和讲解,从而将0的运算内容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2]。
四.合理利用课下的时间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教材上的数学知识,所以,学生会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其次课后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说,老师要多多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还要把和教材相关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老师不要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数学相关的概念,应该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如可以让小学生在教室里面寻找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物体,让他们仔细去观察教室里面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观察完之后在小组进行互相探讨,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告诉给老师。通过课后练习,能够很好的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数学老师必须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且还要鼓励、引导以及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融入到问题中,让教材的知识也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倡导多样化,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水平. 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效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8):0125-0125.
[2]吴刚, 周利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J]. 知识窗, 2019(3):53-53.
[3]区杏湘.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培养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