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因此,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含义进行了简要分析,随后从四个方面对新课堂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引言:
有效教学是一种较为适合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即为有效率的教学,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遵循教学规律,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一、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含义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比较复杂,容易对学生造成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提升教学效率,是教师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救出来的有效方法。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中的有效,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教学,使学生高效的获得进步。而教学的有效与否,不在于教师是否按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或者教学态度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学习情况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基本知识为基础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否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投入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1]。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更好地投入到化学的探索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来进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为学生讲解池的发明设计,随后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可以通过将两片在安全范围内不同伏特的金属,放置在舌头表面,来体会不同伏特带来的感觉,还可以通过观看有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造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不但是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化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便其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同学进行提问,假如生活中遇到了火灾,该如何灭火。大部分学生会回答用水或灭火器,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学生是否见到过灭火器和水产生二氧化碳进行点火的现象,通过创造这类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投身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学习[2]。
(三)你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普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教学教育当中,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也应当多加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些学校不具备进行某些化学实验的实验条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基础,通过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实验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在讲解氮与氧的化合物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解释雷雨发庄稼这一俗语的原理过程,通过播放网络上的视频教学动画,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其中的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做好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之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效依据。在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使评价更为科学有效。除此以外,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评价,进行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能够准确的衡量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可以以此改善教学方法,弥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化学教师来说,需要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教学评价方法,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冬梅.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28):P.148-149.
[2]任银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0):P.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