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0期   作者:苏爱娟
[导读]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能否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在数和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等数学知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则会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导图则是一种教学工具,可实现知识的形象性、发散性、关联性与概括性,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直接展示给小学生,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构建或拓展知识。思维导图可使碎片化知识施以整理和优化,利于培养小学生多维发散思维,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一、思维导图含义
        思维导图又可被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运用起来相对简单和有效。顾名思义,思维导图集于图文并重,以某个核心点出发,对知识结构实施层级推理,让知识结构愈加清楚,将各知识点进行联系,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1]。事实上,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学习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学科体现的特点
数学具有较强抽象性,以更多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加以表现。数学同时具有严密逻辑性,所有的数学结论,均由逻辑推理与相关证明所得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非像成年人那样,有较强的理解力,他们往往是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的方式、定律、法则或概念的弄懂程度上,以小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学习数学,都是在学习小学生自己不知,而是他人已知的数学知识。鉴于小学数学学科所体现的这样特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将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2]。
三、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数和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数和代数体现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对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对数教学运算;对数量进行估计等等。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数和代数的教学就已经在逐渐加大难度与加深深度,尽管教学内容还是数和代数,但已经融入了图形或概率统计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整数计算方面,已经开始接触了对大数的认识,也开始接触了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变成两位数的除法,并开始接触学习小数计算,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运算,让小学生的计算难度获得了提升,只要稍加疏忽,就会出现计算错误。对学习数学知识难度的提高,再加上小学生已经形成的个性差异,数学知识基础较好的小学生,可能容易理解这些新的数学知识,但对于那些数学知识基础较差的小学生,在理解接受上,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吃力,从而导致这样的小学生难以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了。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则可以比较直观而清晰地向小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结构,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进而降低一定学习难度[3]。对小学生而言,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已经接触到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如果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结构展示给小学生,则愈加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如图1)。

图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内容,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像利用坐标描述图形的运动与位置;证明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图形的投影、相似、对称、平移与轴对称;图形度量、性质与分类和对图形空间与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等等。小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
如果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则可以让小学生得到相对容易的理解或认知。因为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展示个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让相关几何知识结构明晰化。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几何数学知识时,就可以从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所表现的异同点上入手,引导小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跟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以思维导图来说明探究的结果。这样,就容易让小学生联想到原来学过的垂直和平行知识,来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所呈现的特点,并且可以让小学生在思考中,将有相同特点的图形给予必要的归类,从中明确这些图形的从属关系,从而愈加清晰到了四边形的体系结构。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构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思维导图过程中,可先从四边形作为出发点,在第一个层次,反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继而将平行四边形引申出特殊的长方形,再引出跟特殊的正方形(如图2)。

图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小学生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如果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一个合理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思维导图,就已经说明,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结构,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较好培养了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锻炼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力。
(三)思维导图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统计知识涉及到的内容同样相对较多,包括数据信息提取与简单推断;数据方面的处理,如计算方差、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等;数据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和编制统计图表等等。
小学数学知识原本就是一个整体,每个部分数学知识之间都要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统计数学知识当中,又要广泛运用到生活当中。小学生在学习统计数学知识过程中,需要建立系统性意识,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又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去主动联想,寻求知识点,对统计知识进行对比巩固,深化理解平均数,使小学生形成一种知识结构网络,实现条理化与系统化知识脉络,将需要统计的数据,进行抽样整理,并学会简单统计图表的编制,从而从整理后的数据当中,学会计算数据的平均数等。
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相对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最大的益处是可将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与简单化,对于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兴华.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巧用思维导图[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6).
[2]陆琦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思维导图[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7(8).?
[3]张爱.巧用思维导图让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