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式理论最早起源于康德哲学,在发展过程当中被运用在心理学层面上,直到如今才被运用于广泛的领域当中。一些相关的教育学者在分析教育学发展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需求等层面上,提出了在数学教学当中引用图式理论教学法,而各高中数学教师在试用中也看出了它的有效性,以此图式理论便在各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因为一些因素导致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和解决。本文先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式理论的优势,然后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式理论的有效运用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图式理论
引言:相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的转变他们的思想,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教师意识到图式理论的有效性后,它便在众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被有效的运用了。其实很多高中生由于数学这门课程的抽象性而不喜欢这门学科,这就会产生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并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再无动于衷的话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教学改革的主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策略来教育高中生。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式理论的优势
数学在我国的发展也有很久的历史了,特别是其中的基础数学,经过时间的积累已经成为高中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但是从我国目前高中数学的教育现状来看,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十分的单一,通过教材、黑板、粉笔以及口述的方式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样时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和家长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他们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一给高中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无法以最佳的状态投身于学习当中。但是在图式理论进入高中课堂教学以后,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为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更广泛的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图式理论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以此展开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化发展[1]。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式理论的有效运用
(一)准确定位学生原有图式的增长节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并给他们提供更优化的课堂环境都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图式教学真正的融入课堂当中。但是在教学中却发现了有一部分高中生原来的学习成绩是不错的,但是一旦进入了高中他们的学习成绩便开始大幅度的下滑,这时因为随着学生学业的升高数学研究的更加深入,一些学生听不懂,所以逐渐的就选择放弃这门学科。针对于这一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就更应当重视图式教学的有效性,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在教学到“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在网上找一段小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为接下来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教师根据空间几何中的某个重点主题也就是几何体,在网上制作教学素材,并插入相关的图片,以此来凸显出图式教学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2]。
(二)仔细换茬学生学习时的肢体动作、表情以及互动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需要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我们的肢体动作和互动等,以此来创设有效的教学策略。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刚开始还是对数学充满好奇的,但是当他们感觉到数学的难度时就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放弃这门学科的想法,教师最实质性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简单,这样学生听得懂,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例如:在人教A版教材中学习到“集合”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保证各小组人数平衡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在谈论和合作当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比如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出一些有关集合的题目,让学生小组之间去互相讨论解决,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肢体动作、表情以及互动来分析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这样就让课堂变得更可视化,也有利于数学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进展[3]。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身为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性格特点来融合图式理论创设各种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展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践应用性,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式理论的运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6):136-137.
[2]高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图式理论运用的尝试[J].数学教学通讯,2017(33):25-26.
[3]万凌霞.用图式理论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尝试[J].数学教学通讯,2017(1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