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0期   作者:师立滨
[导读] 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未来,必须担当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摘要】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未来,必须担当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端正学生公共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与信心,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培养和造就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为了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质,思想政治课应该注重研究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积极调整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化知识为实践的能力和能够适应社会政治发展的高尚品格。以下,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
        一、秉承“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形成正确政治意识,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关键性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围绕学生积极展开,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现实情况,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政治思想体系,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政治观念。
        例如,教师在为高三学生讲授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单元时。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这一单元的整体框架。从公民的政治生活是什么,引导到为什么要有序参与公民的政治生活,再到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该如何依法履行权利与义务,最后引出中小学生如何积极有序的参与公共生活;其次,教师应该着重研究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当教师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较为明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可以自觉的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框架,当老师在灌输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时,学生才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
        以上例子中,教师已经把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单元的学习框架呈现在学生眼前,对于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三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将知识框架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并且形成自己的政治学科素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产物,其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教育中顺应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二、构建“以境为先”的实践课堂
        实践出真知,注重实践经验的直接积累,有利于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典型公共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共参与过程的认知,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构建真实情境,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课堂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掘身边的真实案例,鼓励学生投身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形成公共参与意识,体验式地形成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在高三人教版政治生活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某村村民委员会设置了理财小组,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村里的账目,查账后张榜公布结果,如果村民对某项支出产生疑问,可以找理财小组查账,从此,村里不合理的公款吃喝基本上没有了。通过分析,我们很容易得知这个案例体现的是教材中,关于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实际构建这样一个情景,让同学们实际感受,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体现的是教材哪方面的内容,是怎样体现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同等案例,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自我感化,深化、内化政治观点,最终达到自觉的政治认同的效果。
        以上案例说明,教师要在教学中,构建较为真实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实际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参与实践,自觉形成公共参与意识。教师通过从现实发掘典型案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投身公共参与的实践当中,引导他们自觉感悟,树立正确公共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热情与信心。
        三、实施“以研为主”的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一般被视为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直接途径。如何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学生身为出发点,通过老师提炼课题,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但是,其实施难度也比一般讲授式教学更大,但是,如果教师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就能科学的实施研究性教学。
        例如,研究性教学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二是,关于实施的频度;三是,关于实施的指导。首先,关于课题的选择要注意,教师应该以每一学习单元的关键信息为出发点,寻找与公共参与契合的部分,建立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应的研究性主题。其次,关于实施的频度要注意,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课业特点,以学期为单位,分小组实施,在期末进行成果展示。最后,关于实施的指导,学生不仅要通过自己独立主动探索,形成自己的政治自觉,教师也要注重在学生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保证过程的正确性。以下,笔者以具体的教学实例举例说明,高三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师可以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为课题,分为四大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最后在在期末进行学校组研究性汇报,让学生亲自参与研究课题,自主研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在学习中转化为自己的政治素养。
        以上例子说明,只有掌握好研究性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公共素养。研究性教学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公共参与的认识,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研究性教学所倡导的调查研究方法和观察研究方法,能够让学生真切的亲身经历公共参与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公共参与,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公共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深入发掘教材,深化素材,升华教学内容,积极促使学生公民品行的养成,促进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
[1]江蕾.《政治生活》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C].五邑大学,2018.
[2]漆瑞珍.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