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0期   作者:罗皓文
[导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是教学的财富,学生会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增进体验。”
        摘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是教学的财富,学生会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增进体验。”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抽象难学的学科,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怎样帮助学生不要回避错误,能将错误转化成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成为了老师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发挥出错误资源的最大价值,这取决于教师处理学生错误的策略。本文将从错误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利用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对待态度。
        所谓“错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违反教学结论和教学方法,产生知识偏差或解题失误,并通过师生甄别对错,互动交流,在“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反思错误,纠正错误”的情境中生成的一种课程资源。学生所处学段不同,他们的知识背景、思维模式、情感体验、表达方式与成人就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错误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是习惯性的指责、批评学生,也不要急于希望学生的想法与自己的思维观点保持一致。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和错误答案,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要理性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要教育学生有坦诚、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形成原因,指导学生去发现错误,共同找到补救措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再巩固。这样,错误也就成了一种可以利用的,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资源。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一个懂得思考的人,在失败和成功中获取的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敷衍而过,置若罔闻,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错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浅谈。
         一、善待错误,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教学主张:“教育即融错”。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各有差异,对待相同的问题也有自己不同的的理解能力和处理方式,所以,我们要善待错误,一是“容错”,要尊重孩子的“不同”,包容学生错误;二是“融错”,差错本来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把错误一一融化,内外融合,真正让学生消化错误,巩固知识;三是“荣”错,要把错误当成是一种学生的贡献,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用价值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采用自己所熟悉的定性思维和定性方法进行解决,因此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错误想法和错误答案,尽管这些答案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但也充分的印证了学生正在试图接近正确答案。所以老师要保持良好心态,允许学生在课堂内外出现错误,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呵护学生失败后脆弱的情感,不断鼓励学生,正确对待错误。要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想法是不完整的,或者是错误的,也不要片面要求学生答的绝对正确,不必要求与老师的思维逻辑、解题方法完全一致,老师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挖掘问题原因,建立足够纠错的信心。
         二、利用错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一般都是对某一个问题的单向思考,或者是对一种解题方法的独特尝试。或许他们的方法并没有错误,但因为自身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回答问题、解题结果错误。此时,老师要利用好这些错误,通过在课堂上用多种方法引导,从而激发全班学生的整体探究欲望。学习的本身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所以正确很可能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模仿,但错误肯定是一种真实的学习体验经历,是自然的,随机的,它是通向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允许学生出错,错了允许重新思考,再次回答,允许向同学和老师提出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提出观点,相互争论。这样,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灵活了,敢于质疑,敢于表达,敢于探究,勇于向错误挑战。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了,课堂也就变得活跃了,轻松了。
        在错误利用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课后与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探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错误产生原因,是否是因为视觉感知错误,或者数学知识掌握不牢,或者是做题心态不正,或者思维不灵活所致。分析完学生的错误原因,再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方法进行自我思考,深度探究,然后老师对错误题型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收集,在课堂上统一交流解题方法的正确运用,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探究能力。
         三、预设错误,引发学生思考交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正常授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课堂设计需要预设错误,适当的进行“错误”教学,有意识的提出错误问题或者安排错误习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老师的错误,让学生尝试在错误中对照比较,认真分析,引发课堂讨论争议,在反思中能记住老师犯错的原因,以此来规避以后学习中再次出错的可能性。如果一个问题或者一道习题,老师总是讲的清清楚楚,学学听的头头是道,课堂上当时能听明白,但课后就变得模棱两可了,这种是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太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就太少了,单纯依赖模仿,一味的强调机械记忆的过程,更多的会约束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散性。
        所以,错误资源不仅可以从学生作业中提取,也可以由老师从课堂上或课后预设错误,让学生思考交流,从而不断提高错误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果。
         四、剖析错误,反思学生定性思维
        面对学生产生的错误问题,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剖析错误,找出问题所在,改变学生定性思维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首先,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计算中产生的错误,无疑是知识的记忆不清或者解决问题的能不强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老师可以进行不断练习来定向地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定性思维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尽管小学数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并没有中学和大学广泛,但是知识中所隐藏的细节需要学生不断的注意。
        其次,定性思维意味着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多维度思考,针对学科的内容仅仅采用老师所讲的一种或者少数几种方法进行解决,然而这些解决方式或许并不适用问题要求。所以老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定线思维进行调整,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的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来提高学生思维灵活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错误资源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宝贵资源。在日常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能够更加细心、更加耐心,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同时在错误的利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制造错误、剖析错误,通过多样化的方法结合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纠正定性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以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宴锋,李文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 2019(10)
        [2]梁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上). 2019(02)
[3]吕赟.课堂是允出错的地方[J].广东教育.2008(04)
[4]王艳.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 甘肃教育. 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