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中,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这种教育观念要求从老师到学生,从老师主动地教学到学生独立去学习,逐步提升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协作创新的能力。问题驱动教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本文就高一化学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1]。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教学实践;
所谓问题驱动教学就是根据问题的出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进行的教学和探讨,这样学生就不会太过依赖老师的讲解了,而是养成了独立处理问题的习惯,并掌握了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这种教学方式是高中教育阶段中老师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重要学习方法,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成绩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它是以专业学科内的问题为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提出问题以及协助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能力和思维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对老师控制课堂节奏和营造教学氛围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因此老师要潜心研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关于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目的和价值
(一)高中化学是知识理论和动手实践紧密相关的科目,是核心素养体制下要求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要动手操作去解决和完善。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把知识传达给学生,但是并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掌握和理解知识,所以利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意义重大。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Fe2O3(三氧化二铁)和Fe3O4(四氧化三铁)区别的问题上,一般情况下老师仅仅是把两者的区别讲述一遍,但是这会让一些学生对两者的本质区别并不理解,因此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实施问题驱动进行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比如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两者的分子结构进行区分,还可以根据和氧化剂反应的比例关系进行区分,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问题驱动教学应该和教学的目的一致,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教学任务和目的相结合,要依据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认知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获得答案了。因此,需要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对于驱动教学要确保可行性,因为问题的出现是依据已有的理论基础,要根据科学的化学理论,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就不建议学生进行更多地研究,这样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2]。
二、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的举措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化学理论知识,要考虑学生的领悟能力,并把同类型的问题归结为一种学习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问题是比较抽象和笼统的,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需要将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这样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不能侧重问题的答案,而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是实施问题驱动学习的基础,也是一个关键。
(二)针对问题进行拆分
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个时间去进行思考的,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进行拆分,通过一定的规律分析问题并逐步解决,这样在一定程度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步一步拆分问题,这样就可以对问题有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在拆分问题的时候,就会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领悟到解决问题的内涵。
(三)针对问题的讲述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会读题,也就是说对问题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对问题的本质了解以后,就可以系统地将问题进行概括和理解,这样学生在考虑问题解决办法的时候就会尝试不同的方法,从而为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解决问题后的总结
在学生解决完问题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总结就是对知识加深印象的一个过程,因此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问题驱动后教学方式的一个整理,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后步骤[3]。
结语: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要培养学生进行问题驱动学习的思维方式,这样老师把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并从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上去拆分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就可以模仿并动手解决问题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认知问题和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这样学生在碰到这类问题时,就会借助一些方式方法去分析和探讨问题,而不是急于去寻求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是在高中初期阶段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所有阶段、所有科目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会对教学很好地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海燕.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
[2]董丹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9)
[3]马芳.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