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中倡导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从而更加契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内容引入丰富的素材,应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教学,通过创设课程的探究项目、理解概念和定义问题、头脑风暴和构建内容、展示内容与概括总结,发展学生的鉴赏力与创造力、规划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自主学习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教学的过程,引入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多元化教学工具,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活跃的美术鉴赏课堂氛围,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应该转变传统上主要由教师“教”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注重调动学生鉴赏作品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觉行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得视觉美感的体验,逐步形成终身美术学习意识,培养与发展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一、创设课程的探究项目
项目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开展,教师应该创设相关的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的学习素材,以及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进而经历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项目式学习模式一般需要结合“七步法”进行,主要是让学生弄清相关知识概念的原理、自主探究新的知识、获取相关学习资源等[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美术鉴赏为主题创设课程的探究项目,以此引领学生学习与探究。
例如,湘教版高中美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认识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二是认识中国传统美术发展到现代美术过程经历的相关突破与创新内容,理解其主要思路和相关理念;三是认识西方现代派美术及其代表作。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重难点,创设“现代社会下中国美术的突破与创新”的探究项目,引导学生结合这一项目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获知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及背景,认识如何更好实现美术创作的创新,发展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二、理解概念和定义问题
教师在提出相关的项目主题之后,应该继续根据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先自主思考项目主题,从而理解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得到相关知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基础材料,结合这些材料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以此导入后续的教学[2]。
例如,对于上述的“现代社会下中国美术的突破与创新”的探究项目,教师可以根据《从传统到现代》的课程引入与展示教学资源,以及提出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先展示中国传统美术中的花鸟、风景与人物的代表作,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示近现代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多样化的代表作。之后提出问题: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如果你创作一幅现代生活的画作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相关的变化?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素材与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进行一些总结:在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画中增加了很多新事物,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现代社会的体现,在主题、内容、形象、表现形式与表达技巧都有变化。
三、头脑风暴和构建内容
在理解项目主题的概念与定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项目化学习的内容,继续提出问题和创设学习任务,引导班级中的各个小组进行头脑风暴,以此构建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例如,对于上述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之后引入一些适合头脑风暴的素材,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创设对应的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中国画的主要创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改革与创新?结合美术教材内容,探究元明清时期的画作与现代画作在创作理念、表现主题与形象处理上的区别。在学生稍作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现代美术作品和创设头脑风暴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比如可以引入人民大会堂中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流民图》、《田横五百士》等作品的图片,让学生探究其创作理念和主题内容,哪些方面继承了传统技法、哪些方面吸收西方技法等。教师可以先结合《江山如此多娇》讲解,以此作为示范,帮助学生更好构建项目化学习的内容,比如本作品保留了山水画的创作技巧,进行了一些突破,权衡环境与作品的协调关系,具有宏观的现代意识。
三、展示内容与概括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分别展示本组的项目化学习的探究内容,并根据展示的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此完善项目化学习的模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美术课程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3]。
例如,根据上面所述的三幅美术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讲解它们的表现主题,比如《流民图》主要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不聊生的情境,以此让学生准确了解作品内容;二是说明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比如《流民图》为人物画,是将中国传统的材料与技法和西方画的造型方法结合,表现真实的现实社会生活;三是探究作品思想内涵和主题的升华,比如《田横五百士》体现的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现代中国画与古代画相比表现内容更加丰富,洋溢着生活气息和创新了艺术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用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美术的主要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课程的探究项目、理解概念和定义问题、头脑风暴和构建内容、展示内容与概括总结等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婧.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设计应用[D]. 闽南师范大学,2019.
[2]戴美玲. 自主探究品出真知,小组合作鉴出水平--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 东方教育, 2015, 000(002):169-169.
[3]金港.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