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开展状况并非乐观。需要体育教师真正增强趣味性田径课的趣味性,以激发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课运动兴趣,调动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开展现状
农村儿童是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关键期,也是体育兴趣培养形成关键期,如果能在儿童阶段培养起爱好体育兴趣,能促使农村儿童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习惯,为农村儿童进行终身体育行为打下基础。上好趣味性田径课,是培养农村儿童热爱体育兴趣的主要途径,但对农村儿童群体而言,趣味性田径课教学现状,并非乐观,进而影响了农村儿童对体育爱好兴趣的培养。
一、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开展现状
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对上好儿童趣味性田径课,存在认识不足问题。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对体育课提出要以“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强化对学生进行爱好体育兴趣的培养[1]。但有些农村体育教师,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却是显得难以适应,不愿费心研究上好儿童趣味性田径课这一问题。
农村儿童自身因缺少平时培养,对趣味性田径课缺乏兴趣。认为趣味性田径课不像球类课,可以由自己进行自由地玩儿,而趣味性田径课,不但项目单调,而且还要付出一些苦和累,虽说叫做趣味性田径课,可在上田径课时,却是缺少趣味性。
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师在进行趣味性田径课教学时,一般仅注重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动技术难度的把握处理的不佳,尤其是缺少健康娱乐的教学要素,将趣味性田径课变成“无趣”田径课,让农村儿童比较被动地接受趣味性田径运动教学,进而不能使农村儿童对趣味性田径课开展,产生浓厚兴趣,影响了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的有效开展。
二、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开展策略
(一)需要体育教师精心做好趣味性田径课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侧重对趣味性田径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让农村儿童在学习和掌握趣味性田径运动项目基础知识前提下,侧重发展农村儿童田径运动活动能力,用以增进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素质[2]。在农村儿童群体中,不乏有些儿童,他们不但不喜欢趣味性田径运动,而且还有谈跑色变的恐惧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体育教师未能科学合理设计趣味性田径运动的教学。为此,需要体育教师,精心做好趣味性田径课教学设计,以改变农村儿童这种心理状态。
比如,在中长跑训练中,不能仅仅简单规定让农村儿童必须一口气跑完规定的米数,要以变换跑的方式,可以让农村儿童时而进行变速跑,时而进行定时跑,或时而进行追逐跑,或越野跑等等,体现跑的趣味性,可引起农村儿童参与跑的运动兴趣,从而取得较好训练效果。
趣味性田径运动的目的,同样是在锻炼农村儿童的身体素质,所谓“趣味性”,就需要体育教师将田径运动教学,尽可能变成趣味性。田径运动游戏则是对趣味性田径运动最好的诠释。因此,体育教师要增加田径运动游戏教学方式因素,比如在训练农村儿童身体力量素质时,就可以运用“负重接力”或“推小车”等游戏运动方式进行训练。对农村儿童运动跑的速度与敏捷度进行训练时,可以采用“纵跳躲杆”或“贴膏药”等游戏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让农村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愉快接受趣味性田径课教学,提高进行效果。
(二)需要体育教师精心做好趣味性田径课教材内容的游戏改造工作
农村儿童已经有了一定初步的想象力,具备了初步的思维意识。体育教师在趣味性田径课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儿童体育学习实际,对趣味性田径课教材内容,进行一些游戏改造,将趣味性教学变成一种常态。比如在热身运动中,体育教师就可以用“拉网捕鱼”或“传球触人”等游戏方式,代替那种以“慢跑”作为传统热身运动的方式,让农村儿童产生兴趣。
趣味性田径课教学本身,就是要体现“趣味性”,如果离开趣味性,则定会使农村儿童不愿参与田径运动知识的学习[3]。中长跑或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主要学习与训练内容,体育教师在训练农村儿童跑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时,就可以创设改造一些游戏方式,以“长江与黄河”竞跑或“叫号追人”等游戏方式,进行训练。
跳高、跳远和投掷等运动项目,同样是趣味性田径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训练农村儿童“跳”和“投”的能力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增强活动的游戏趣味性成分。比如训练农村儿童“跳”的技巧,就可以采用“跳山羊”的游戏方式,进行训练。在训练“投”的运动技巧时,也可以采用“瞄准打砸前方远处石块”的游戏方式,实施训练。
体现趣味性田径课教学中的浓浓“趣味性”,最大的益处是能调动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以游戏教学方式,增加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可有效提高趣味性田径课的教学效果,起到锻炼农村儿童身体素质的作用。
(三)需要体育教师巧妙运用体育器材与场地资源
趣味性田径课的教学重点,是需要体育教师在挖掘和激发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运动兴趣中,让农村儿童在乐中学,在乐中做,于乐中练。在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有时会遇到天气环境恶劣、使用的运动器材短缺或训练场地狭小等问题,致使无法进行正常的趣味性田径课教学。
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学会巧妙运用体育器材与场地资源,如在训练农村儿童下肢爆发力时,就可以就地取材,组织农村儿童使用“楼梯练习法”进行训练,借助楼梯的高度和远度,让农村儿童对楼梯台阶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既可以训练农村儿童的步频,又可以训练农村儿童的下肢爆发力,还增加了运动的乐趣。但这需要体育教师做好运动训练的安全防护工作。
如果遇到训练场地狭小问题,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操场场地提供情况,能训练几项运动项目,就组织几项训练项目,但对农村儿童究竟要怎么样选择训练项目,同样可以引入游戏活动机制,可将农村儿童分成几个对应场地的训练小组,各训练小组推出一名组长进行“抓阄”选择训练场地。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还要开展限时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率先训练完了第一选择场地的训练项目任务,就有优先选择下一个训练项目场地的权力,以促使农村儿童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效率。
结束语:
兴趣是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运动项目训练的原动力,以趣味性激发农村儿童参与田径运动项目训练兴趣,是上好农村儿童趣味性田径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顾大成,钟宇.我国小学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2015(4).
[2]青春胜.我国小学田径运动的开展现状分析[J].知识文库,2019(8).
[3]郝玉英.对当前小学田径教学现状的探究[J].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