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之外,信息技术素养同样值得关注。小学是学生初次系统性学习信息技术的时期,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信息技术文化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兼顾实践应用方面,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综合能力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展开,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新颖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当前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对先进教学方法掌握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预期要求。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技能性学科,学好信息技术不仅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更为关键的是以信息技术课堂为平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活动明显不足。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对某一特定项目进行讲解,学生结合课本记笔记,再通过固定的练习活动巩固记忆,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信息技术,但是实践应用能力始终无法提高。
2.重说教轻引导,课堂气氛沉闷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学科,操作鼠标键盘,利用电脑完成跨时间、空间的信息传递,这对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在传统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导致气氛沉闷,学生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原本充满趣味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死板,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1.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6人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除了学生自愿组团之外,教师也要从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角度进行分配,确保小组之间处于平衡的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某一特定主题布置小组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学习任务可以使操作类的,也可以是思考类的。对于操作性任务,教师除了对小组完成情况提出要求之外,还应关注任务过程中每位学生所处的状态,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操作机会。对于思考性的问题,则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内部观点表达的时的状态,鼓励和带动每位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小组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提高,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综合能力的目的。
2.融入人文精神,强化情感体验
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发现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内在涵养。新课程标准强调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将人文精神融入课堂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提高学习效果。举个例子,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技能时,教师可以布置向最爱的人发一封电子邮件的学习活动,在巩固邮件收发技能的同时,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亲情、友情,进而大胆表达情感。在人文精神渲染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情感表达本身需要合适的契机,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变得更加有趣,这对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很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说教式讲解,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尝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提升信息素质的同时获得全方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静.迭代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 2019(30)
[2] 王铭锐.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
[3] 张学军.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