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可实施的、有效的思维训练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 思维训练 策略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想要学好语言,语言表达得流利,思维是基础。笔者一直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发现大多数的课堂更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事实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萌芽的黄金时期,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就切身实践体会,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确立明晰目标,训练导向性思维
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妨带着学生阅读单元导读,了解选取课文的意图,选取的内容都具有典型性、丰富性,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更多地了解夏天、喜欢夏天。对单元进行一个整合,此过程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理清学习思路、梳理知识脉络的一次思维训练。此外,课文目标定位要做到明确清晰,力求做到单篇课文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相吻合,并充分体现《新课标》低年级学段对于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要求,目标表述层级推进,紧紧围绕符合低段学生的特点设计语用、思维训练点。简而言之,知识目标就是起着思维导向性作用。
二、梳理文本脉络,训练逻辑性思维
《新课标》对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思维逻辑明确提出了层层递进的要求。在低年级教学中,要率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初步建构起思维的课堂。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逻辑知识渗透和进行逻辑思维训练,避免知识讲解碎片化的现象。
在执教《荷叶圆圆》一课时,笔者尝试从整体入手,通过厘清课文的脉络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开课导入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对课文整体脉络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其次,提出问题“课文中有哪些小伙伴喜欢跟荷叶玩耍?”让学生快速定位寻找出课文的“主角”和“配角”,并用上关联词“许多小伙伴喜欢和荷叶一起玩耍,有……,有……,有……,还有……”来组织语言。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完整,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理清主题。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想一想小伙伴们是怎样和荷叶玩耍的?请找出相应的动词”。笔者采用了填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摸索答案,将大知识分解成小知识,最后再整理信息、回归整体。
“总—分—总 ”的主线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由浅到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认识到一篇儿童诗课文所具有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完整的特点。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运用拓展空间,训练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荷叶圆圆》是一首关于夏天的儿童诗。笔者创设了多种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笔者在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我是小小诗人”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并小结课文的结构:(谁)说:“荷叶是我的(什么)。”(谁)在荷叶上(做什么)。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仿照句式补充完整句子。有的回答,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操场。”小蚂蚁在荷叶上伸伸手,弯弯腰。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小蝌蚪在荷叶下捉迷藏。学生学会了模仿并大胆进行创造,一个个有趣的句子纷纷从学生的嘴巴里蹦了出来:荷叶是小鸟的休息亭,因为小鸟飞累了……荷叶是蝴蝶姑娘的舞台,蝴蝶姑娘在荷叶上翩翩起舞……不仅荷叶有小伙伴,荷花姑娘也有她的小伙伴,蜜蜂、七星瓢虫……学生变成了诗歌的创造者,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顿时“亮”了起来。学生正享受着思维生长带来的乐趣,他们的思维想象空间是广阔的。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富有生长性、充满活力的。
四、落实语用基础,训练独立性思维
在低年级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落实语用训练,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运用水平。朗读方面,笔者倡导文本阅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对话”。这里所说的“对话”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时,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非人云亦云。在教授《荷叶圆圆》一课时,笔者对文本的阅读分了三个层次的朗读——初读感知,理解体悟地读,有感情、自我展示地读。这三个层次的朗读层级依次推进,培养学生在独立地感知和体悟文本,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学生反复地朗读,背诵时又再一次将情感、感悟融入文本中去,这何尝不是一场实现学生独立性思维的训练?又譬如书写时,尝试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让他们来当课堂的“小老师”,对比发现所学生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紧接着,笔者鼓励学生动笔书写时,明显感觉到了学生的思考结果“瓜熟蒂落”了。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看似“放手”的课堂,实质上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五、巧用板书设计,训练发散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笔者在设计此课时,着重在板书上下了功夫——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模型。开课导入环节以手绘“主角”荷叶,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一步步介绍“配角”小伙伴名字时,以动词为媒介指引学生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讲解思路的同时便完成了精美生动的板书。如下图:
《荷叶圆圆》板书设计
此外,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在于背诵全文。课文篇幅相对于以往的课文略长一些,学生背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利用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根据“躺、立、蹲、游”等动词关键词的提示回顾课文内容,将整篇课文完整流利地背诵下来。一目了然的板书,与文本逻辑相吻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有序的思维。学生背诵课文的过程,就是搭建课文框架,形成思维路径的过程。
六、抓住教育契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引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有思考才有学习,敢于质疑才会促使大脑思考。
在执教《荷叶圆圆》一课中,笔者设置了一个思辨点让学生思考:这四位小伙伴之间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小青蛙不说荷叶是它的摇篮?很快,学生纷纷答道:我们都知道小青蛙成天呱呱叫、放声歌唱,所以它把荷叶当作它的舞台。青蛙的体型太重,一下子就会掉下水里去,不能把荷叶当成摇篮!教师的课堂提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利契机,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对于位置顺序是否可以调换的思辨,能让学生对四种事物的特点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感悟更具体、更深刻。最后,教师在结尾再做学法点拨。抓住契机,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再小结、点拨,这整个过程就是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发现问题、深耕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思维的发散,学生的语言也跟着不断地得到训练,训练的方法巧妙而又不失实效。
七、结语
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语文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低年级开始为学生种下思维的萌芽,更多地发展、浇灌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训练的方式,必定能生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从而做到真正“实效”的教学,促使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费良琴.紧扣文本训练思维——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新课程学习(下),2011(10).
[2] 张文博.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1):171.
[3] 杨帆.低年级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策略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