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饶翠连
[导读] 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生都存在着创新能力低下、思维固化等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生都存在着创新能力低下、思维固化等问题,这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关系,如果教师无法做好教学方式创新,依然运用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模式,势必会导致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受到限制。而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这一内容,提出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策略
        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也是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那么就说明其乐于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通过有效分析提出对应的问题,并通过问题深入对知识点进行掌握。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生往往缺乏问题意识,在课堂学习中,自身的思维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思维走,难以做出创新性分析,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为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不仅仅对于学生持续健康成长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且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具有较大的有利作用,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1.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升思维灵活性
        小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那么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是较为有利的,能够帮助其提升思维灵活性,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不关注,不能科学引导,那么就不利于其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当做好联系,共同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在家中家长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在学校教师则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掉,结合具体情况问题学生设定问题,使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大量分析与探究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并且还可以实现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升创新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教师做好全面性分析,并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探究和思考,大家共同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对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十分有利。与此同时,学生在相互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团结合作能力,明确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主动向身边的学生请教,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等,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3.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往往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更为注重,只有通过详细分析,才能够发现问题,才可以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教师的整体性教学过程也更为科学,比如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预习、探究等,这样就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有关策略的制定,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互动与讨论中。


        1.有效开展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与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第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划分小组。在划分小组的时候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使每个小组中都有爱发言、外向的学生,也有内向的学生,更好地发挥外向学生的带动力。第二,在划分好小组之后,要为小组设定任务。比如鼓励小组对某一篇课文进行预习,大家共同对文章进行学习,并相互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对问题进行解决,遇到大家都不会的问题时要及时报告给老师。第三,老师对各个小组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统一为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的主旨、大意等,通过相互探究与思考的方式讲述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关的题目,大家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及时与组员进行探讨,共同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问题升级,通过问题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科学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详细探究,提升问题意识。这里我们以《海伦.凯乐》一文为例进行分析,在学习这一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海伦凯乐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有关的视频,创设视频情形,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将学生心中海伦凯乐的虚拟形象现实化,使学生更深刻地对海伦凯乐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内心会产生一连串的问号。然后在观看过视频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阅读,通过阅读解答学生的疑惑,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海伦凯乐坚强、乐观的心态,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海伦凯乐与自己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充满信心,在学习中充满动力,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应对挫折等。
        3.多带领学生参与实践
        小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不愿意被拘束在传统的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多带领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野外体验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通过实践提升思考能力,增强问题意识,这要比在课堂中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中感受自然的美丽,并用一些草席围成一个“井”,使学生坐在其中抬头看天空,然后走出“井”,再抬头看天空,使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有什么样的感受等,以此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究坐井观天的意思,真正明白到底什么是坐井观天,并思考青蛙所说的话,与此同时也可以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为什么天空那么大、保护大自然的目的是什么等,这不仅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较为有利,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帮助其提升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引导学生去踏春,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这也能够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关注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多注重学生的感受,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体来看,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是较多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方式的选择,本文提出的几个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鑫.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256
        [2]林英敏.想问敢问会问——谈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04)
        [3]孙郁.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及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03):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