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农兰欧
[导读] 语文思维是在把握语文学科特殊性的基础上
        摘要:语文思维是在把握语文学科特殊性的基础上,用解决语文问题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高当前,高中阶段的教师都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所以大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将语文基础知识等灌输给学生,往往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以致于让学生无法从学习中体会到真正的愉悦。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方式;分析
        引言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逻辑起点和目标任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1当前语文思维培养现状
        首先是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理论不统一。大部分教师会对相应的语文教学理论知识有清晰认识,但要是想让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效融合,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将活动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效落实。其次是课堂教学重形式、轻结果。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才能给予学生多元化的知识习得,常规教学中,部分教师热衷于新奇的教学形式或推崇标新立异的方式创设,往往忽略了课本本身与孩子学情,即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始终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2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教师要重视语文思维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时时刻刻把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从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情要求出发,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语文形象思维主要指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这是语文思维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透过文章表象,展开深度思维加工,逐渐形成审美意象,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师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塑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升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逐步锤炼思维能力。
        2.2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探究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和压力随着学业的难度增加而增大,在此情况下,抓学业提升往往重于抓思维培养这一状况成为常态,因此,学生的思维培养难度会难于高中阶段以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教授《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赵国的背景,同时,对文章进行范读,掌握好语文教学思维,并在语文课文教学之中加以适当应用,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有所感悟的环境背景,为学生提供思维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动机形成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如何通过教学手段的外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因是当前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问题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例如:讲解《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问,“我是谁,我与地坛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已存在知识认知的冲突感,使学生能够产生讨论兴趣,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这样就能够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2.4关注学生的心理,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区别。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尤其是学生刚进入高中时,他们的思想发展往往是青年早期或者是晚期。这个时候学生开始有了恐惧的心理,所以他们上课时不敢发言,遇到问题也很少敢举手提问。在听课习惯方面,学生会对教师的阅读及枯燥的分析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对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引导,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方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5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以开发自身的思维领域
        高中生的大脑思维比较活跃,而且经历长期的课程学习,也具备一定的语文思维,所以,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的学生实际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运用正确的语文思维来思考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看重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灌输知识给学生,而且由于高中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减少很多的课堂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学生之间互通学习想法,导致学生无法从他人身上获取有用的学习经验。对于上述存在的这些交流问题,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以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领域。以《故都的秋》教学内容为例,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配为若干小组,展开课程的探究活动,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师生共同的进步和发展。首先,教师先让学生们熟悉课文内容,并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之后,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能调动班级学生学习氛围,而且又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需要借助不同的课程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探讨,如从课文题目开始,就可以让学生们探讨“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知识,进而体会课程知识的本质内容,并在研究过程中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新解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6创造课堂教学环境
        创造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因为语文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课堂环境的熏陶,通过创造阅读环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可促使学生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并逐渐达成语文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在讲解李清照的《声声慢》时,由于作品是李清照晚年所作,词中蕴含着悲愁和凄苦之感,而高中生在人生经历方面缺乏经验,难以体会作者在词作中传达的“忧愁”,执教时,笔者可使用“朗读串联”教学法,先向学生介绍词人的经历,指导其在阅读过程把握“忧愁”这一主线,并提出朗读要求,突出词人的“音容笑貌”“情深似海”“境由心生”等感觉,丰富课堂教学环境。在学生反复阅读后,笔者通过思维引导,配合课堂朗读氛围,使学生进入词人内心,领悟其在家国沦丧、丈夫离世后过着怎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体会“怎一个愁字了得”中传达的愁意。
        结语
        总之,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教育者要结合教学现状,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教学中突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教学环境,优化授课技巧,深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其语文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林章.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9(31).
        [2]马正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3]张玉忠.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4]李华.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