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扑克牌变得有“数学味”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陈艳桃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此同时,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方面首先要求低段学生能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由于低年段教材给予学生做的计算练习量不够,再加上数学学科知识枯燥乏味,传统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找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少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明显下降,对于计算能力的训练,扑克牌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乏味的数学计算增添几分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同时扑克牌也有了“数学味”!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容易被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所以一节课的时间他们无法一直保持高效、认真。每节课越到后面,学生兴趣就慢慢下降,甚至有些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教室心却飞到窗外去了,所以常常到最后,教学成了老师们的独角戏。特别是教学计算课型时,每次计算的练习都很单一枯燥,同学们越做越乏味,让他们的计算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当务之急必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调节课堂气氛,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扑克游戏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把扑克牌带入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强化了。比如二年级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在理解和记忆了5的乘法口诀后,老师可让学生玩下面的扑克游戏:同桌两人为一组,每人各带1~5的扑克牌共5张进入课堂,同桌两人同时出牌,两人的牌一出现,谁先说出两张牌的口诀谁就获胜。例如两人分别出的牌是2和5,那么谁先说出“二五一十”谁就赢得这两张牌,最后一轮下来,谁的扑克牌多他就获胜;这样的扑克游戏的方法也可以用于一年级的口算加、减法等等。所以扑克游戏就是把计算练习渗透在趣味盎然的游戏之中,减少了传统的大量的枯燥无味的计算训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学起来就感觉枯燥乏味,课堂40分钟,传统的教法让同学们难以聚中精神坚持完一节课,有些同学眼睛虽然盯着黑板,却已经开始出现开小差,更加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只有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运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然而利用玩法多样性的扑克牌,就可以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低段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运算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10以内各数》时,认数时可借助扑克牌,选4组1(A)~10同花色的扑克牌,老师分别出示任意一张字牌,如出示“3”字牌问: “牌中画有几个大图案?”,认识3后,让他们也跟着出“3”字牌,边出牌,边看图案,边读数。这样反复看图,数数,认数,使他们对10以内各个数的形状,读音及含义有了清楚的认识。在认识完10以内数的时候可以玩一玩两人一组出牌比赛谁认得快谁得分的游戏,一副牌比完,谁得分多谁取胜。这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游戏活动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尤如一剂“催化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扑克游戏本身充满趣味性,玩法又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多元平台。它不局限于课堂教学,随时随地都可以比赛游戏,每次扑克游戏活动特别是结束后,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中晒出或者微信转播比赛过程,表示整个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真正地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由于扑克便于携带,课间10分钟或课外活动甚至回家与父母都可以进行游戏活动,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游戏的主角,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领导者,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斩露头角,获得重要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种展示反过来又激励着他们继续敢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



《数学游戏使数学课堂活动无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