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王应梅
[导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宝贵的财富,幼儿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时期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宝贵的财富,幼儿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时期,随着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其对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幼儿园  行为习惯  培养研究
        引言:小班是幼儿园的起始阶段,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从小班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要将幼儿园资源与家庭资源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与教师的科学指导,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幼儿的发展做好铺垫。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一方面解释了习惯对人生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幼儿时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当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资源优势,实现二者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学生今后的行为定好基础。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可以看出习惯对于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1.完善幼儿教师的指导
        幼儿园是孩子步入学校的起始阶段,幼儿园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完善幼儿教师的指导。首先,幼儿园老师应当科学指导,将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等品德习惯、饮食饮水等生活习惯、环境整洁等卫生习惯、爱护图书文具等学习习惯选择有条理的进行分类培养,将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予以培养引导。幼儿园阶段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老师指导时应当遵循幼儿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讲故事、玩游戏、播放一些视频等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其次,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后天慢慢培养形成的,它需要时间、原则、耐心,更需要持之以恒,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当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切不可过于急切,以免过分苛责学生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俗话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园老师应当言传身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孩子,从严格要求自己入手。比如,在放学之后教师的灯还亮着,老师便可以问孩子们“放学班里没有人了,今天要不要关灯呀?”,然后当着孩子们的面把灯关了。此后若是在放学,孩子们便会很自觉地把灯关掉,养成节能环保的意识。
2.发挥幼儿榜样示范作用
        俗话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便是指看到好的地方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好的则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不足之处。幼儿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孩子们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尚不高,孩子们没有很明确强烈的规则意识与原则意识,往往以周围幼儿的行为举止作为自己的参考,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当利用好幼儿心理上进的需求,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首先,应当以正面积极的榜样示范为主,对自觉遵循的幼儿予以鼓励的同时,倡导其他幼儿向他看齐。比如,幼儿园老师可以给坚持每日准时来上课的孩子一个大红花的奖励,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时间意识,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明确坚持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其次,幼儿园老师也可以发挥负面消极的示范作用,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老师在讲到讲礼貌讲文明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发放两张卡片,一张是乱丢垃圾的,另一张则是把垃圾分类整理丢放的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两张卡片并进行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卡片?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垃圾丢放需要分类,不能随便丢弃,不然会危害环境这个道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真正做到不随意丢弃垃圾,学会将拉近分类。
3.充分发挥家庭资源优势
        家庭是幼儿接触社会前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平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理念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多以独生子女或二胎子女为主,家长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甚是关心关切,甚至过分溺爱宠爱,对孩子身体与物质欲求的满足关注较多,往往忽视学生心理与精神需求的满足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除了要落在幼儿园老师的身上,还需幼儿园老师多多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一个环境适宜、氛围民主平等、原则纪律明确的家庭环境,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让学生家长更多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多多与孩子交流接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父母应当创设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不要放纵或是强制式的管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关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去独立思考、自主研究,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独立自律的行为习惯,避免过分依赖他人。其次,父母也应当与幼儿园老师多多沟通,将幼儿园的一些规则设置、原则等融入到家庭教育当中来,培养学生一致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幼儿园养成的爱护环境、爱护物品、摆放整洁、轻拿轻放、低声细语等习惯在家庭中也能同等延伸。
4.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行为习惯
        幼儿自我服务是指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幼儿时期是幼儿生活自理与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老师应当注重将动手、动口与动脑灵活结合起来,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词汇与实践经验。首先,老师可以发挥情境创设烘托的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老师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身心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再者,老师可以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推进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与想法、完善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总而言之,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需要幼儿园老师与父母多多互动交流,将行为习惯反复训练予以巩固,充分发挥家园资源的优势,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金娜.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12.
[2]李莲花.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0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